(中央社记者邱柏胜台北14日电)根据统计,近20年设立的营利事业共198万家,至今仍在营业中仅103万家,等同近5成营业人已停、歇业;娱乐、休闲产业相关营业人,20年来阵亡家数高达6成,足见创业维艰。
根据财政部营业人税籍资料统计,近20年间设立的营业人共198万家,迄今仍营业中占5成2、103万家,半数为停、歇业或撤销等状况。
若按设立时间观察,今年起设立的营业人共7.3万家,目前仍营业中者达9成7。但民国100年设立的营业人,仅半数还在营业中,若将时间拉长来看,设立满20年的营业人至今仍在营业的比例,已降至4成1。
财政部进一步分析,已开立统一发票的营业人,20年来仍在营业中的比例达9成以上,但未开发票的营业人,从民国104年开业至今,已有超过半数停歇业。显见大多数有开立发票的营业人,经营状态已经趋于稳定,且具一定规模。
另从地区别观察,近20年设立营业人仍营业中占比,六都平均约5成。离岛地区受地缘关系影响,市场竞争性较低及开发较晚等因素,占比相对较高,金门县达8成4、兰屿乡达8成3。
从各主要行业观察,金融及保险业、制造业等产业,因进入市场资金规模与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不论设立年度,其营业中家数占比皆较其他业别高,20年“存活率”皆在6成之上,金融及保险业更是高达68.7%。
然而,其他服务业、住宿及餐饮业、批发及零售业、艺术、娱乐及休闲服务业等,因市场替代性高,淘汰速度亦较快,其中又以艺术、娱乐及休闲服务业更为显著,20年前设立的营业人,现在仅1成仍在营业中,10年前设立的营业人,目前仍在营业的比重也不到4分之1。
统计处官员分析,娱乐、休闲服务,对一般民众而言,属于“行有余力”的消费,深受景气影响,当景气好的时候,民众乐于消费,对娱乐、休闲需求增加,因此会有较多的营业人在此时开业;当景气反转,民众消费缩手,相关产业退场的营业人也会大增,应是这类产业存活率偏低的原因。(编辑:张均懋)10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