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潘姿羽台北3日电)中国环保法规趋严,据中经院今天发布调查,约有51%制造业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加强环保的政策方向将对公司订单或营运造成影响,而主要影响将是对国际大宗原物料价格产生变化。
去年底中国昆山实施限污令,让台商措手不及,尽管后来喊卡,但中国环保法规趋严已是既定态势;中华经济研究院在进行2018年上半年台湾采购经理人营运展望调查时,一并了解制造业对中国环保政策的看法,结果显示,制造业约有51%受访企业表示,中国环保法规趋严会对公司订单或营运造成影响。
中经院助理研究员陈馨蕙说明,中国早期为了拼经济,并不特别注重环保,且大量扩张钢厂、工厂,造成产量过剩,如今中国政府为了壮大实力,喊出“中国制造2025”,力拼提高产业竞争力,环保法规趋严也是驱使产业转型升级的作为之一,厂商必须符合环保的高标准,否则就得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中经院进一步调查厂商认为中国环保法规造成的主要影响层面,前3大影响为“国际大宗原物料价格变化”、“供应链延误或中断”,以及“技术转型升级”,分别占了59.4%、49.2%以及21.9%。
陈馨蕙表示,中国进行供给侧改革,使得厂商不能再按照过去规格,使用较次级的原物料,供需改变之下,原物料价格也就跟着波动,而厂商在趋严的环保法规之下汰弱留强,也会造成供应链重组,这些影响不只限于中国设厂的台商,许多对中国进口原物料的台厂同样受到冲击。
尽管从调查结果看来,台湾的制造业厂商多意识到中国已经在进行转型升级,台湾不能再走Cost Down的老路,陈馨蕙建议,即便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产业必须有所行动,政府也应在两岸、能源议题给予稳定的环境,才能帮助产业界排除不确定因素、走的更顺利。(编辑:张均懋)10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