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报导,近年来,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通过「假离婚」的方式规避限购政策、获得首付和利率优惠,成为一些买房者的选择。
据北京市民政局统计,2014年至2016年,3年的结婚数保持平稳,均在17万对左右。然而,在结婚人数大体平稳的情况下,离婚人数却逐年递增,2016年达到9万7600对,比2014年上涨73%。同时,2016年北京重婚数为2万2607对,比2014年上涨131%。
报导引述地產业內人士指出,如果按照2016年10月之前的政策,同样是300万元人民幣(190万令吉)贷款,首套住房最低为85折(15%)利率,二套住房为基准利率的1.1倍计算,在30年等额本息还清的情况下,前者支付的利息约为226万元人民幣(143万令吉),后者约为306万元人民幣(193万令吉),多出80万元人民幣(50万令吉)。
弄假成真 人財两空
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度北京职工年均工资为8万5038元人民幣(5万3700令吉),也就是说,一次「假离婚」,单是利息的差距,就相当於一个平均工资水准的职工「不吃不喝干10年」。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假离婚买房似乎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不过,假离婚也有高风险。以「假结婚」为关键字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与之相关的诉讼裁定达到3839个。眾多因假离婚而產生的诉讼中,最悲剧的无疑是因假离婚最后弄假成真,人財两空。
据《资讯时报》报导,为规避银行信用政策和房產限购政策,广东省广州市男子陈亮与结婚7年的妻子刘芳假离婚,还签了「净身出户」的离婚协议书。孰料,妻子假戏真做,陈亮不仅人財两失,连女儿的监护权都没了,还要定期支付赡养费。
建自暉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敏辉律师说,无论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只要双方在办理离婚手续时是真实自愿的,未受到任何一方的威逼、胁迫,离婚行为就是有效的,不可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