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都市报》近日报导,至上月底为止,全中国因信用记录不佳而遭限制购买机票的人次,已超过了1100万,另有425万人次被限制购买高铁动车票。法院公佈的失信被执行人中,近250万人因惩戒选择主动履行义务。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始於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號称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准」。
据悉,信用评分源於3大方面。第一是传统金融记录,比如个人所得税缴税记录、还贷及还款记录等;第二是社会行为记录,比如交通违规记录、犯罪记录和学术诚信记录等;第三是网路记录,比如网络通讯记录、网购记录等。
综合以上记录,相关部门便可计算出公民的信用评分。该分数將掌控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是否会被限製出境、是否会被学校录取、是否能够成为公务员等。
上访户也被纳入
中国经济学家、旅美学者程晓农认为,金融记录和行为不当应区別对待。他举例,如果飞机上有乘客向空服员无理取闹,航空公司理论上可以拒绝该乘客今后继续使用它们的服务。但他认为,如果仅因信用分数低就被限制搭机,这是信用体系社会化的滥用。
而经济学者、时事评论员秦伟平指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把双刃剑,「进步意义在於整个社会的成本可能会低一点,会控制得更好。消极意义在於对於一些特殊人群, 比如一些因为自己权益受损的上访户」。
他说:「这一部分人,据我知道的情况,也被纳入这种所谓的失信人群。还有其他的一些所谓的社会异议人士,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被纳入失信名单,这完全就是过犹不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