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潘姿羽台北18日电)受薪阶级谈物价多认为“涨很大”,但每每主计总处公布物价变动,都称“温和稳定”,主计总处直指,其实高中低所得的家庭因为消费结构不同,对物价感受也会有落差。
今年以来卫生纸、电价、油价接连上涨,引发民众对于万物齐涨的不满,不过据主计总处按月发布的物价变动概况,今年1至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平均年增1.65%,仍处温和平稳的范围。
主计总处综合统计处副处长梅家瑗说明,民众感受会和官方统计有落差的原因,和家庭所得收入层级、购买频度都有关系;由于高中低所得的家庭消费结构不同,如食物类在中低所得家庭的权数较重,当食物类价格上涨,中低所得家庭会比高所得家庭更有感。
以4月CPI为例,CPI总指数年增1.98%,七大类中变动较大者为杂项类、年涨5.43%,主因是烟税调涨的效果所致,香烟上涨了36.16%,影响总指数增加0.44个百分点,食物类也涨了2.69%。
而观察4月所得层级别的CPI年增率,低所得、中所得家庭CPI分别年增2.31%与2.10%,均高于CPI总指数年增率1.98%,高所得家庭则明显较低、年增1.62%。
梅家瑗解释,不同所得层级别的消费结构不同,即便都会购买香烟,但高所得家庭收入较多,香烟上涨对他们的影响较小,对低所得家庭就会非常有感、甚至可能因此戒烟。
再以新闻媒体最常报导的菜价上涨为例,低所得家庭中,食物类权数占CPI总指数近三成,在中所得家庭权重也有二成五,但在高所得家庭中仅占一成九,梅家瑗指出,这代表菜价上涨时,因中低所得家庭在买菜的支出比重较高,对物价上涨的感受会更明显。
梅家瑗也补充,民众对物价的感受也会跟购买频度有关,对于购买频度较高的商品、物价感受会更明显,若是久久才购买一次,对价格的感受则不太显著。(编辑:黄国伦)10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