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震撼全球。由于英国前景不明朗,未来与欧洲的谈判又旷日费时,许多企业都暂停在英国的投资丶招聘,甚至不排除将总部迁往其他欧洲国家。对英国来说,在脱欧的好处浮现之前,要挺过这些考验可真不简单。
不过,根据《经济学人》的分析,欧洲本身危机也不小。欧洲的经济已经停滞了10年,企业在全球排名明显下跌,比起美国企业的活力和势力扩张的速度,实在叫人泄气。
以全球50大企业排行榜来看,2006年欧洲还占17家,目前仅剩7家。而美国多达31家,中国比欧洲还多,有8家。
这7家欧洲大企业中,其中一家是巴西人经营,在比利时上市的啤酒公司;有3家是瑞士公司,证明瑞士人的确有本事。瑞士的雀巢也是在全球24类产业排名中,唯一站上第一名的欧洲企业。
而过去不可一世的英国大企业BP丶HSBC丶Vodafone电信都滑到排行的中段;法国的巴黎银行和Orange电信亦然。
此外,欧洲的大企业市值都比美国的小:联合利华是P&G的2/3,空中客车是波音的一半;德意志银行是JPMorgan Chase的1/10, Tesco或家乐福的规模也是仅Walmart的1/10。
其实,欧洲企业在1990和2000年代充满活力,企图心也不小,内部及跨国并购频传。以行动科技为例,当时的诺基亚丶爱立信和阿尔卡特都名列全球最有价值企业,相信许多人都记忆犹新。
那麽欧洲企业表现渐渐失色的原因又是什么?除了整体欧洲经济成长趋缓,美元强势有利于美国企业在国内营运之外,最关键的因素有几点:
1.选错产业:欧洲一直以商品丶钢铁丶金融等旧产业为焦点,但以金融业为例,近年来跨国借贷受到不少新规定所束缚,根本施展不开。在新科技领域,美国不断出现创新,欧洲企业不进反退,不像思科或微软能够成功自我改造。
2.选错发展区域:欧洲企业有高达31%营收来自新兴市场,美国企业仅占17%。当开发中国家发展脚步趋缓,欧洲就跟着受害。
3.全球并购脚步停顿:金融风暴前,全球收购案的买主中,欧洲企业占了1/3,目前却只有1/5。
4.欧洲经理人不热衷追求股东价值,股本回报率丶股利皆低于美国。这点未必是坏事,因为美国企业过度追求股东利益已并发社会不平等丶阶级对立等后遗症。不过对投资人来说,欧股当然没有美股有赚头。
长久下来,欧洲企业规模如果愈来愈小,会有不少隐忧。首先,企业规模直接影响研发能力,最有本钱做研发当然是跨国公司。目前全球研发经费最多的50大企业中,欧洲10年前有19家,目前减为13家,而美国有26家。
此外,企业规模变小,就容易成为并购对象,2014年GE并购了“法国工业之花”Alstom,就是一大警讯。英国企业过去3年有高达1/5企业曾经收到并购要约。反观美国企业则因为税制的鼓励,非常积极对外并购。中国企业的雄心也不遑多让,接下来几年赴欧收购的消息势必愈来愈多。
由此可见,欧洲急需进行内部的企业整并,但是受到各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这类计划经常告吹,最着名的是空中客车2014年收购英国国防企业BAE Systems一案,因为英国国内反对声浪太大而作罢。德国证交所正在进行的伦敦证交所并购案,在脱欧公投之后也可能打退堂鼓。
总之,欧洲目前面临两难:如果允许企业像美国企业一样肆意扩张,对消费者非常不利,以电信费用来说,欧洲电信业者多,竞争激烈,因此电信费就比美国便宜。然而,如果不积极整并,就没有足够力量抗衡美国,最终会导致保护主义抬头,进入保守封闭状态。《经济学人》形容,这真是浮士德的魔鬼交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