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产品源源不断输往美国的流向,上月被南韩的全球第七大海运集团“韩进”声请破产打了岔,数十艘货柜轮滞留海上等待下文。《纽约时报》30日报导,那其实是全球化停滞的象征。
国际贸易成长是数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之一,但现在有个少人注意的现象,是国际贸易不再成长。全球贸易在2016年首季表现平平,第二季下挫0.8%。美国也未能自外于这股大趋势。美国的进出口总值去年跌逾2000亿美元(约台币6.36兆元),今年头九个月再跌4700亿美元(约台币14.8兆元),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国际贸易首见在经济成长阶段下降。
全球经济成长牛步,是这股降势的原因兼结果。光景好一点的年头,繁荣促进贸易,贸易促进繁荣,如今轮子反向旋转:消费与投资降低,拖累贸易,贸易受累又拖慢成长。
另有迹象显示,这减缓之势正在变成结构性的减缓:开发国家似乎逐渐退离全球化。世贸组织(WTO)最新一轮协商在去年举行,以破局作收。以环太平洋国家为对象的区域协议TPP,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都反对。大西洋那边,英国闹脱欧。WTO今年7月说,WTO成员2008年以来架起2100多道贸易藩篱。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拉加德警告:“阻碍自由贸易,等于停下数十年来为全球打造空前福利的引擎。”
全球贸易的主体是开发国家之间的贸易,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说,15个国家约占全球物资与服务交流63%,他们在金融投资占比更大。当这些国家放慢脚步,影响可知。
欧盟与加拿大30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是逆流而泳的成果,但要在美国等其他开发国家鼓起类似热情,恐非易事。全球化的利益不成比例地由富人享受,代价由失业劳工负担,各国政府迄无对策。
1990年代,全球贸易成长速率是全球经济成长的两倍有馀。欧洲成为一个经济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关税消失,运输成本锐减,人称“沃尔玛革命”。但那些变革后继乏力,欧洲渐露疲态,中国在全球经济里的角色也明显改变:中国大陆的消费品愈来愈多本土制造,产品愈来愈多本土消费。中国工业逐渐成熟,零件愈来愈多自制。IMF去年报导,全球进口贸易里标示“Made in China”的产品比例,从1990年代的60%,降为35%。
IMF计算,1990年代,全球成长率增加1%,促进全球贸易量2.5%,近年只促进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