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报导,欧洲与日本中央银行实施负利率,原本是为了刺激消费,结果民众反而储蓄得更多丶更不敢消费,企业也不敢花钱,这种现象让经济学家困惑。分析家认为,负利率对民众心理冲击太大,许多人认为这种不寻常政策显示经济前景堪忧,因此更加缩衣节食,使负利率刺激经济的效果大打折扣。
德国五十四岁蔬果店老板海可.霍夫曼说,2014年6月欧洲央行宣布实行负利率时,她觉得欧洲央行“疯了”,赶紧缩减开支并购买金条,“我要比以往存更多钱才能退休”。
压低利率目的是减少储蓄和公债等安全资产的报酬率,鼓励民众和企业消费,创造需求,提高通膨率和经济成长。央行实施负利率,代表银行放在央行的钱不但没有利息还必须付钱给央行,借此鼓励银行把钱外借。一般个人和公司存在银行的钱利率也会降低,但通常只是接近零,不会是负值。
不过,负利率显然引发经济前景悲观丶央行难以处理等心理效应,许多民众更不敢花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资料显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去年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增为百分之九点七,是2010年来最高,预期今年还会增为百分之十点四。今年二月日本央行实施负利率,忧心经济前景的日本民众开始少消费多存钱,第一季日本家庭持有的现金与存款比去年同期多百分之一点三,家户消费额从二月起连续四个月下滑。
此外,OECD指出,丹麦丶瑞士和瑞典这三个未加入欧元区但实施负利率的国家,储蓄额创下1995年来新高。欧洲丶中东丶非洲与日本的企业普遍比以往更不敢花钱。非金融产业的日本企业,今年第一季手头现金比去年同期大增百分之八点四,增幅创1990年代以来之最。
经济学家猜测,负利率政策失效的可能原因包括:低通货膨胀让消费者认为储蓄有用,高龄化社会本就倾向储蓄,以及央行未能让大众了解政策的用意。
不过,经济学家愈来愈怀疑,问题其实出在负利率政策本身,因为民众会把负利率解读为央行不看好经济前景。
摩根士丹利首席跨资产投资分析师席兹说:“人们只在对未来有信心时才会借更多钱并增加消费,负利率政策冲击了他们的信心。”瑞典“北欧斯安银行”首席外汇策略师汉默说:“实施负利率就是在告诉消费者,事情不对劲,这是紧急措施。”
一些央行决策者则认为,不宜太快下结论说负利率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