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国
能不能塑造出生动丰满的军人形象,是衡量一部军旅影视剧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现实军事题材创作中,许三多、蒋小鱼、冷锋等当代军人形象,家喻户晓、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与作品本身交相辉映,永存光影画廊。同时也有一些作品中的军人形象面孔模糊、千人一面,辨识度较低,在人物塑造上存在简单化、脸谱化倾向;但更有一些作品把当代军人塑造得乖张暴戾、个性极端,毫无生活基础和基本逻辑,用偶像造星的路数吸睛吸粉,把饰演军人形象当作噱头,过于娱乐化庸俗化,陷入戏说的创作误区。
例如,有的军人形象天赋异禀,生而知之,霸总附体,初入军营即吊打碾压一众老兵骨干,兵王天成;有的军人形象为演兵王而演兵王,将动作值武力值拉足拉满,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独来独往,嗜血冷暴,与杀手别无二致;有的军人形象在别墅豪车与部队军营间自由穿梭,在多个女友间潇洒游走,温柔富贵乡,沙暖睡鸳鸯,观众不禁要问翩翩贵公子,何以披戎装?有的正面军人形象由以演反派成名且深入人心的演员担纲,尽管演技在线,但一笑一颦中颇有胡汉三潜入我军内部充当总司令之感;有的军人形象假肌肉、整容脸、大鬓角,滤镜全开,过度美颜,军装配饰随意,追求颜值即正义,却忽略军人自身的气度神韵;有的军人形象过于强化性别特征,把军装改小收紧,妆容过浓过重,枪林弹雨间涂脂抹粉,重风情而轻风采,把花木兰演成了李师师。
广大观众和部队官兵对这些现象深恶痛绝,边看边差评,竞相打低分,甚至把观剧的重点由剧作本身变成了看吐槽弹幕。这些作品往往有了热度、有了数据,却丢掉了最为重要的口碑,美誉度极低,且严重挤压了军旅正剧大剧好剧的生存空间。有的制片方对现实军事题材驾驭比较吃力,对年轻化表达的网生内容把握不准,从而导致以赌博的心态搞创作,一味迎合而忽略引领,迷信流量无所不能;有的创作者缺乏军旅生活积淀和感悟,脱离生活乱杜撰,胡编滥造撒狗血,引人入胜第一集,情节内容本身的悬浮随意,在二度创作后使问题更为放大叠加倍增,让军人形象淹没在荒诞离奇的剧情之中;在国家下大力清理整顿"饭圈"乱象、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新风和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的大形势下,选择军旅剧转型变身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有的作品因人设剧、量身定制,演员本身的形象气质并不适合饰演当代军人,反而为了打造主角光环,凸显咖位番位,于是便不合逻辑地强行改戏加戏删戏,自以为油头粉面、放荡不羁和个人英雄主义是对军人形象最好的塑造。
现实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门槛高、风险大、思想强、审查严,必须不忘初心初衷,端正创作态度,坚持正确审美,弘扬创作新风。编、导、演、制等主创人员要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而不是从网络爽文和外国大片中去体验生活汲取灵感;要真正走进军营,贴近兵心,而不是当做一种宣发手段,前呼后拥、蜻蜓点水般地走一走逛一逛;要入心入脑地感受当代军人的所思所想和血肉风骨,而不是急于把通告、合影、握手等晒入自媒体写入宣发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深入生活中把准创作方向、坚定价值引领、筑牢内容基石,始终秉持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健康审美情趣,以演技和形象气质与角色剧情适配作为根本标准,洗尽铅华、脱油去腻、刻苦钻研、磨炼演技,全身心投入角色创作,追求德艺双馨,才能描摹好当代军人形象,铸就永恒军旅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