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是梅兰芳艺术生涯中最具影响力的剧目之一,也是京剧艺术的璀璨明珠。根据梅兰芳自述,他在1922年至1959年的37年间,演出《霸王别姬》千余场。经典何以成为经典?艺术大师如何养成?
1月10日,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的"京剧《霸王别姬》首演百年摄影作品展"全国巡展的首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通过《霸王别姬》相关珍贵影像及文物文献的展陈,将梅派经典剧目《霸王别姬》不同时期舞台的样貌、创演历程展示给大众,并借此展现梅派之表演特色,阐释梅兰芳排演新戏之创作精神。
几易其稿,不断在舞台实践中打磨淬炼
《霸王别姬》首演于1922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九。依据此次现场展示的首演戏单,梅兰芳第一次演出该剧的地点是在第一舞台。他本人回忆选择这里是因为"可以多上人":"平常第一舞台最多卖个五成座就算不错了,所以北京的班都不愿在那个馆子演,只有义务戏可以满座。这次《霸王别姬》居然也满了。"
自1922年首演以来,《霸王别姬》广为流传,甚至走出国门,远赴欧美及日本。在37年的演出历程中,梅兰芳共与七位霸王合作过,杨小楼、沈华轩、周瑞安、金少山、刘连荣、袁世海、汪志奎皆是京剧武生行当、花脸行当令人瞩目的名家。本次展览中展出了梅兰芳与这七位演员合作演出的戏单,并将合作历程进行了梳理呈现。
从中可以看出,舞台上的成功,背后凝聚着梅兰芳及其团队的艺术之思和艺术追求。37年间,《霸王别姬》常演常新,在剧本、唱腔、扮相、舞美等方面不断完善,终成经典。以剧本为例,自首演后几易其稿,不断地在舞台实践中淬炼。
根据梅兰芳的自述,初稿有二十多场,逐渐打磨精简,到1936年减到十二场,新中国成立后减到八场,而后又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将场次增至九场。
"京剧《霸王别姬》首演百年摄影作品展"是梅兰芳纪念馆首次以剧目为主题策划的专题展览。馆长刘祯说,梅兰芳的经典剧目是中国传统艺术美的标高和象征,他的至美艺术对今天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精益求精,成就梅派表演艺术的经典
在《霸王别姬》中,虞姬剑舞是全剧最受瞩目的一大亮点,它是剧中虞姬对霸王情感最为浓烈的一次表达,也是虞姬对霸王无比郑重的一次告别。舞剑的位置,是环绕在四个犄角和中央,成为一朵梅花式的图案,假使舞蹈步法不够准确和严整,就会给观众一种残缺支离的感觉。在排演《霸王别姬》之前,梅兰芳曾经请了一位武术教师教他太极拳和太极剑,另外还从凤二爷学过《群英会》的舞剑和《卖马》的耍锏。设计精巧的身段和复杂浓烈的情感让这一段剑舞成为《霸王别姬》的戏核,也成就了梅派表演艺术的一幕经典。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13张梅兰芳剑舞舞姿的剧照,将其与《访美艺术图谱》中的"剑舞"舞谱(绘画卷轴)作了一一对应,并将梅兰芳家藏的练剑照片配合展出,让观众直观感受梅兰芳在艺术创作上的精益求精。一旁的展柜中,陈列着梅兰芳使用过的双剑。该剑为梅兰芳送给王熙春的拜师回礼,后由王熙春之妹王熙苹捐赠给梅兰芳纪念馆,很是珍贵。
并置展出的梅兰芳首次赴沪戏单及演出合同,则述说着他与上海的深厚渊源:1913年,梅兰芳初次赴沪演出,虽是挂二牌,却在报刊和戏迷中引起轰动,并在演期最后以一出《穆柯寨》唱大轴,获得巨大成功。对于彼时不满20岁的梅兰芳来说,这是他从"声名鹊起"走向"独当一面"的里程碑。他自己也曾说过:"我第一次到上海表演,是我一生在戏剧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除了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霸王靠复制件。这套戏衣的原件与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鱼鳞甲、斗篷都是由谢杏生设计制作的。谢杏生曾回忆:"每次梅先生来上海期间,总是要添置、定制一批戏装。例如鱼鳞甲,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改了许多次,每次都要求有所创新。"
"这个展览不仅是缅怀,是赞美,更是对当下的激励,它激励着我们沿着前辈巨匠当年的脚步,以实际行动践行'守正创新'的理念,并把真正的'东方之美'呈现给世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表示。(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