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爽报娱乐新闻 YesDaily.com




李健:绷住这根弦 好演员的光芒不会被遮挡

发布时间:2024-11-22 爽报 YesDaily.COM 283

演员李健的这个春天,是从开年爆剧《狂飙》开始的,他在剧中饰演的有血有肉的刑警李响,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和共情,凭借实力破圈。2月16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李健坦言他今年春节是在《狂飙》的陪伴中度过的,"这种感受很多年没有过了,好多朋友给我发信息说,他们家庭聚餐或者同事聚会,都在讨论这部剧。火车上、飞机上,我看见很多人都在看。"

面对突如其来的热度,李健十分清醒,他觉得演员所付出的努力被观众认可,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儿。他始终认为,观众的这种喜爱、这个光环是给角色的,不是给演员的。他直言,最终这个光环会落在为扫黑事业牺牲的公安干警的墓碑上,"这份荣誉是给他们的,我只是一个传递者"。

演完李响,李健似乎松了口气,"又完成了一个拓展,让更多观众看到有这样一个演员。"不过,他更多地把这种关注转化成动力,"希望不让新认识的观众失望"。在李健看来,只要一直坚守自己的职业理念和操守,好演员的光芒是不会被遮挡的。"实力派演员的春天来了,只不过,需要更多的机会去展示。"

"这个人物够真实"是打动我的地方

和李响"相遇",缘于李健和徐纪周导演多年合作建立的信任和期待,《狂飙》是他们合作的第11部戏,"当时徐导写完前三集剧本时很兴奋,他说有一个警察的角色很适合我,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一直以来,两人合作得很默契,"他了解我,我相信他。他想着我的形象写出这个人物,他甚至知道我在哪一个气口会说什么样的话,读他的台词,就像说我自己的话一样。"李健坦言。

每次接到人物,李健都会对角色特征和生活习惯生发自己的想象,这次他为李响这个人物也做了不少准备和设计。在开拍前就开始健身、减脂,做一些力量训练。进组后,他也每天坚持跑五公里。为了让李响这个人物的外形和精气神更接近警察,他还读了大量关于刑警的书,包括《刑警是怎样炼成的》《刑警队长》《中国刑警》等等。在更深入地学习警察的职业特点时,更多了解到警察在办案过程中怎么跟犯罪嫌疑人说话、怎么相处,"然后拍的时候尽量去把这种职业特质展现到李响身上,这样大家就会更相信。"

李健认为,警察在生活中就是普通人,就像身边的一个普通朋友,"但是一旦他发现案件的蛛丝马迹,他的警觉性非常高,我觉得这种职业素养,这种机警、干练的劲头儿在李响身上是要有的。"像剧开始时李响跟高启强的几场戏,随着身份的变化,李健就展现出人物情绪的变化,"当高启强是犯罪嫌疑人时,李响面对高启强的态度是严肃的;当高启强解除嫌疑,变成一个普通市民,李响对他就多了一些亲近感。"

对李响这个人物,李健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考量,"刑警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作息不规律,我就想他得有一个手提包,平时里面装一些小零食、饼干、面包,还有茶杯,因为有时候深夜执行蹲伏任务,他不可能再去买什么吃的。而且,他吃饭时间不固定,难免会有一些胃病,包里就会习惯性地常备一些胃药。我觉得这些细节可能用不到,但有它会更真实。"

"这个人物够真实"是打动李健的地方,"李响出身在底层,更贴近市井老百姓的生活,性格更丰富,心理刻画更复杂,"李健坦言,"他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在心怀热诚、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波折和人生的选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也会迟疑,也会做错选择。但是最终,他坚持了正义的方向,独立承担,做出了自己无愧于人民警察的选择。"

在演的时候,李健直言他会尽力把这些复杂人性的思考和探索融入进去,"这样角色就可能不会太片面。比如前期的时候,李响也会拼命想在领导面前得到认可和重用,这是每一个心怀理想的普通人,在奋斗的路上都会面临的问题。还有安欣压手榴弹那一瞬间,李响一定是复杂的情绪,他会有感激,也会有内疚、后悔,我觉得这些都是人物真实的一面,也是吸引人的一面。"

把卡打到地上是张译现场加的

杯子摔碎不是提前设计好的

在李健看来,这个戏最大的挑战就是李响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怎么准确地呈现给观众,因为李响身上没有特别多矛盾事件的集中点,怎么把握住李响心理上几个时间点的变化,并让观众能感受到,跟着人物心理一起纠结,一起挣扎,这个分寸比较难把握,"过火了会有点儿喧宾夺主,演不到又会让观众感觉不过瘾"。

拍摄李响跟安欣透露他要扳倒赵立东的那场戏,李健印象最深。那场戏人物情绪变化非常复杂,难度最大。李响拿出一堆卡的时候,安欣一把就把那些卡打到地上,"张译这个动作是现场加的,像是神来之笔,我借着这个动作蹲在地上去捡那些卡,这时候更凸显了李响放弃尊严,宁可摧毁自己也要去完成心中理想的使命。当时还有个意外,是杯子掉下来摔碎了。原本剧本里没有设计这个细节,走戏时也没掉,到拍全景时我拿包碰倒了杯子,才掉下来摔碎了。后来这个镜头给剧情增添了很多精彩的解读和想象,有观众说杯子掉落就像李响的命运,是巧合,也是天意。"

按阶段发剧本

剧情未来的走向 演员也都在猜测

真正演起来,李健坦言一开始压力很大,"这么重大的题材,这么优秀的创作团队,我不想给大家拖后腿"。有时候心理负担重,就会让人显得紧张,"好在徐导知道我的优势和弱点,该收该放的他就提示我,他一说,我就能明白。"李健感慨道,"他在现场有超强的把控力和想象力。说实话,李响这个人物的塑造,在他的把控,才能被大家这么认可和关注。"

李响"下线"以后,很多网友写小作文表达对李响这个人物的不舍和意难平。令李健欣慰的是,不少网友给他留言说,看完李响特别感动,更坚定了他们当警察的想法,"我觉得这就是来自人物身上的力量。"

李健形容这次的《狂飙》经历 "很刺激","有一种奇幻冒险的感觉"。他感触很深,"徐导的创作手法很不一样,我们都是按阶段发剧本,剧情未来的走向,演员也都在猜测。"

二十年前张颂文老师曾给我们带过课

让他难忘的是,整个拍摄期间,剧组的交流氛围特别好,"像很多老戏骨,会很细致地去研究角色,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塑造角色的新方法,比如说从观众的角度去揣摩角色。还有张译老师的专业经验非常丰富,跟他搭戏我也学习到很多,他也给了我很多指点。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很高的专注度,包括他应对现场变化的即兴创作,以及对角色、对戏的理解,他挖掘得更深、角度更多。而且他不光考虑自己的角色,几乎每一场戏都有调整,都是为了其他演员能尽最大努力呈现自己最好的状态。"

剧组里还有很多演员都是李健合作过多年的老朋友,"饰演唐小龙的林家川是我师兄,饰演唐小虎的孙岩是我师弟,其他演员比如我也和郝平合作过很多次,大家都很熟悉且默契,剧组的氛围也很热闹。"

更有趣的是,时隔二十年李健和他的老师张颂文在剧组相聚,"上大学时,张颂文老师给我们带过课,他上课有个特点,就爱给大家讲故事,一讲故事就讲半天,我们也不用做练习,就坐那听他讲,特别高兴。他观察生活特别细致,而且他有很多工作经验,也有很深厚的阅历,他讲的故事都很有意思,他也知道我们爱听什么,"李健感慨道,"毕业以后就很少见到张颂文老师了,这次在组里我们两人对手戏不多,但经常聊天。说起当年那些青葱岁月,就觉得时间好快,都有成长,都有变化。"

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军人 做演员后也曾迷茫焦虑

1981年,李健出生在河北,父亲是一名军人,李健自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小时候的梦想是希望像父亲一样,长大后当一名军人。

1998年,李健上初中时,承德话剧团来学校招演员,一个同学很顺利被招走当演员。"那时候觉得当演员是挺神秘、遥远的一个事,但是看到身边同学被优秀的剧团招走,出于现实的考虑,以后就有工作了,我学习成绩也没那么优秀,就觉得这是个好出路,"他笑言。

机缘巧合的是,当时石家庄艺校第一届影视表演班到承德招生,报了名的李健却对表演一窍不通,"我记得去了老师就问,你准备了什么台词作品,我说没准备。我当时对小品的概念就是春晚上的表演方式,什么叫单人练习、无实物表演,完全不懂。老师说你平时喜欢踢球,那你给我表演个踢球吧。我就把用外脚背踢球的动作做了一下,做得特别标准。"第一次尝试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但李健不甘心,觉得自己也不差,他不想放弃。李健找专业老师上了一周表演课,"后来老师就辅导我一篇《猴吃西瓜》的寓言,准备了一个小品《钓鱼》。"

李健如愿考上石家庄艺校。到了艺校,当一个精彩而陌生的世界展现在眼前时,他开始对表演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有点畏惧,"被叫上台跟老师对台词,我都觉得发憷"。李健在课下苦练基本功,各个专业只要有汇报演出他都去学习、揣摩。功夫不负有心人,刚进学校不久他就被陈力导演选中,但觉得一年级还是以学习为重就没去。上二年级时他被高群书导演选中,接拍了人生第一部电视剧《命案十三宗》,而且还是男一号。

"现在看,艺校给我的帮助很大,首先它给我领进艺术的门,让我意识到表演的门槛其实很高,做演员需要注重很多基本素质的培养。另外,它给了我几次被选中的机会,被外面的导演选中,我就觉得我可以做演员,走职业道路了。那个电视剧播出的热度还挺高的,从那以后我就有信心了,觉得自己能站在表演课的台上了,也下定决心毕业后去考大学。"李健说。

当年考学并非一帆风顺,"那时候选择的学校少,竞争特别激烈,中戏、北电等能考的学校都去考,第一次特别忐忑,没敢想去了就能考上。"第一次放榜李健记忆犹新,"我们班就我进入前三十名,相当于拿到了专业合格证,特别兴奋。第一年没录上,但有了宝贵经历,第二年再考就觉得势在必得。"

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后,李健再一次感受到压力和心理落差,甚至觉得自己离这行越来越远了,"你在艺校可能还算拔尖儿的,到这一看,全国各地的尖子生,自己根本不起眼。"

四年的大学生涯中,看到同学们陆续接戏,李健一度感到迷茫、焦虑。怎么办?只能自己努力,"能面试的剧组我都去面试,多给自己找机会。我记得那时候同学们结伴,坐着300路大公交,绕着北京城的三环跑,哪儿有剧组就往哪儿去。"回忆往事,李健笑言,"当时拿剧照成功率最高,我没拍过几个戏,老是石沉大海。后来就自己找农民的衣服,借当兵同学的军装,请摄影系的同学给我拍一些照片。"

就在跑剧组的过程中 遇到重要伯乐徐纪周导演

一次李健正好碰到徐导建组,"咱们俩聊聊",听他介绍说自己是导演时,李健还有点怀疑,"当时他年纪轻轻,穿着文化衫,戴个眼镜,跟我印象里大胡子、艺术范儿的导演都不一样,而且他的剧组筹备也是在大学校园里,我第一反应是他不会是个骗子吧。"

没想到,几句简短的聊天,竟让李健热泪盈眶,"他说我看过你的《命案十三宗》,我听到这话特别意外,因为那是六七年前的剧了。接着他说看到你现在这个状态,应该是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他还说他觉得我是个好演员,未来的路会走得很长,让我加油。"

那一瞬间,李健心里特别感动,"作为刚入行的年轻人,无依无靠晃荡了好几年,突然有一个行业里的人认同你、肯定你,就感觉找到了知己。这种鼓励让我心里特别暖,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再次接到徐导电话,是2008年邀请李健出演电视剧《杀虎口》,"我一看他给我发来的剧本,节奏太好了,也是我第一次有这么重戏份的角色。"戏播出以后获得很多好评,2010年,徐导执导《永不磨灭的番号》,第二次合作给了李健一个很重很出彩的角色孙成海,奠定了他的"硬汉形象",使他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飞跃。后来,李健不断在徐纪周导演的作品里挑战自我,比如《战雷》里的陈晨,《团圆饭》里的宋轶,每一个角色都不重复,"他了解我,我相信他。他给我的人物写得都很极致,各有特点,让我能不断突破自己,收获很多。"

徐纪周导演曾说,"如果生命够长久,我希望能有第五十部、五百部!" 李健坦言,"一方面可能他对我的专业认可,另一方面可能他觉得我真诚吧,他说过我身上有一种质朴。当然我对他的作品和为人一向都很喜欢,他的格局很大,脑洞也很大,跟他聊天同样的问题听他说过以后会觉得豁然开朗。"

你要是懈怠地对待角色 这种懈怠也会传递给观众

作为演员,熬过无戏可拍的阶段,往往会面对如何冲破既往角色带来的局限性,李健直言,很长一段时间,他经常在开机前才会确定下来自己要演谁,对此他也有无奈,"我觉得我的空间还是蛮大的,只是有时候更多的可能性需要有更多的机会。"

他坦言也有过懈怠的时候,"我曾想,为什么用心对待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作品,就算花了无数心血,可满怀期待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它就像消失了一样。"这样的念头出现几次后,有一天李健突然警觉到,作为演员有这种意识会很可怕,"因为它会消耗你,你就不会再倾尽所有去面对角色,那样的话,总有一天自己会后悔"。

后来有个前辈跟李健说,"你要是懈怠地对待角色,这种懈怠也会传递给观众;你对角色认真,观众也会看到,所以你必须对每一个人物保持热忱和敏感,无论观众能不能看到。"他把这句话当作演戏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绷住这根弦,尽全力对待每一个角色。"我心中的好演员就是敬业,有职业热情,用心,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演员。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感,也是对这份职业、对观众的一种尊重。"

于是,再面对困难和危险,他都尽力去完成,"其实演员拍戏经历的情况就挺多的,我记得拍《高山清渠》时,有一场山崖上的戏,剧组和我检查了好几圈都没有问题,实拍的时候就遇到落石,头上缝了三针。"

李健从小有英雄情结,平时看书看电影特别爱看战争题材的传记片,"比如关于老红军的纪录片,甚至警示宣传片我都爱看,我觉得在他们身上能捕捉到很多精神特质。"他还喜欢运动,不拍戏的时候也经常跑步,"这方面我还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含量越来越高,必须得保持镜头前的形象。"

在李健看来,演戏充满了可能,他对此也充满信心,"去年拍了习辛导演的《一路向前》,我在里面建设成渝铁路,还拍了马跃千导演的关于西路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英雄的旗帜》。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够接到更多好作品、好角色,也期待之前拍摄的作品能尽快跟观众见面。"他笑言,"有机会我还想尝试历史剧、古装剧,塑造更多色彩丰富的人物。"

文/本报记者 李喆


标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