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美国股市向来有套既简单、又有效的策略,就是买进小型股,然后静待股价飙涨。但过去十年来,投资美国小型股的报酬率却远不及大型股表现,令投资人质疑这套招数是否依然管用。
多年来,美国小型股的表现常优于史坦普500大企业股。一些学术研究认为原因是小型股的风险较高,所以报酬率也高,也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投资人习惯对有名气的公司支付较高的股价,因此大型股的报酬率反而较低。
然而过去十年来,美国罗素2000小型股指数的报酬率却不到150%,远低于史坦普500指数的203%涨幅;同期所谓“成长股”的报酬率超过400%,以科技股为主的那斯达克100指数更涨了近500%。这也让人开始怀疑起这套理论至今是否仍成立。
摩根史坦利量化策略部门主管凯斯勒表示,公司的“规模”这个因素如今基本上已经没人注意了。
小型股投报率较佳现象,由经济学家班兹在1981年的研究报告首度提出,后来其他学术研究发现,这套理论也可套用在欧洲和日本市场,但过去这十年美股的实际状况似乎推翻了这套理论。
今年来,美小型股仍跌逾5.7%,史坦普500指数涨约8%,那斯达克100指数更大涨37%。分析家指出,今年小型股表现不佳,主要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对小型、国内导向的小型股所造成的打击,远比跨国企业更大。
在罗素2000指数的成分股中,金融股的权重为16%,传产股为15%,非必需性消费股占13%,地产占6%,使该指数的表现与国内景气动向的关联性更高。专家指出,由于逆风不断,小企业可能很难再有以往突出表现。
摩根大通专家罗艾斯说,全球化普及,加上美国反托辣斯环境变宽松,及科技巨擘享有规模经济利益,使小型股优势逐渐遭到侵蚀,“长此以往,投资小型股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但小型股前景黯淡主要在美国市场;过去十年,不论日本、欧洲、英国或澳洲股市,小型股仍优于大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