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南方洪涝灾害和局部疫情反弹等偶发性因素影响,中国7月猪肉和鲜菜等食品价格涨幅扩大,带动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2.7%,涨幅来到三个月高点,而受洪灾影响,猪肉价格大涨85.7%。路透分析,核心CPI涨幅明显回落,意味着需求仍偏弱,随着洪灾等临时性扰动因素消除,后续物价预计将重回下降通道。
路透报导,得益于中国国内复工复产加快及大宗商品价格回升,7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减2.4%,减幅继续收敛,预估未来随着生产加快,PPI降幅将进一步收敛,不排除第4季度转正可能。
中央社报导,食品价格上涨是导致CPI涨幅扩大的原因之一。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指出,7月食品价格年增13.2%,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
她说,随着餐饮服务业逐步复苏,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但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产生一定影响。7月猪肉价格年增85.7%,涨幅较6月扩大4.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也年增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整体温和的通膨不会给货币政策带来掣肘,且近期官方密集表态确认货币政策已回归常态,下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仍是着力焦点。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2.6%,且为三个月高位;不过当月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亦指出,核心CPI涨幅在明显回落,反映出当前真实需求还是偏弱的,未来随着季节因素导致的食品价格波动减弱,预计8月份特别是第3季之后CPI仍会回落,货币政策现在基本已经定调,整体是趋于稳健,更多还是要精准导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不会进一步的大幅偏向宽松。
人行在第2季货币政策报告中称,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膨或通缩的基础,初步估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于合理区间。
报告指出,近期部分省份汛情可能给农产品生产运输造成一些影响,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快速攀升未来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之全球疫情演进及防控措施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还有不确定性,仍需对各种因素可能导致的短期物价扰动保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