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局部地区的疫情反弹和洪灾,并未改变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7月中国制造业继续加速扩张。财新和市场研究公司Markit昨公布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8,相较6月提高1.6个百分点,跃升至2011年2月以来最高。
据财新网报导,这个走势与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一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7月制造业PMI为51.1,较6月提高0.2个百分点,两者公布的数据表现均超出市场预期,之前市场普遍预估,受中国南方洪灾影响,7月制造业虽会持续改善,但扩张幅度将略有缩小。
据许多中国企业表示,市场状况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客户需求增强。而就业方面,据企业反映,增效、裁员、员工离职后未填补空缺等原因,导致企业7月压缩用工,但也有部分企业称因顾客需求上升而增加人手。
而中国制造业界对未来12个月抱持乐观态度,7月中国制造业乐观度虽较上月小幅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标准,企业普遍看好增长前景,原因是预期经济将从疫情中继续恢复,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对此,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7月局部疫情反弹不改中国整体向好的趋势,经济修复仍在持续,供给、需求两侧同步向好,相关指标也保持良好态势,但就业和外需的疲弱,仍需引起重视。
另外,今年中国第二季GDP(国内生产毛额)成长3.2%,相较于第一季的下降6.8%,出现大幅改善,超出市场预期,部分机构也开始上调对下半年出口增速和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期。不过,由于企业复工几近尾声,加上疫情发展和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专家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暖,但改善幅度将会减弱。
在政策面部分,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肯定“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的同时,也承认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很多问题都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角度”加以认识。该会议还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定调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论调,将主导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策略。扩大内需,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挖掘中国国内消费潜力等将是政策着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