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疫情蔓延,改写全球政经风貌,不仅强权版图洗牌,也让大家习以为常的全球分工模式出现裂痕,产业链“去中国化”将成为趋势。疫情肆虐当头,各国正处在史无前例的艰困时刻,随着确诊病例数飙升,口罩、防护衣、呼吸器等防疫物资告急,才猛然惊觉,国内产线早已外移,部分生产原料、零件也握在他国,尤其是中国手中;原本各国将全球化视为推动经济成长的助力,如今却面临自身防疫物资短缺困境。中央银行报告点出,2018年的美中贸易摩擦已埋下引信,肺炎疫情进一步暴露全球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的脆弱性,可以预见疫情过后,全球供应链与全球化将发生质变。“去中国化是一定的”,中华采购与供应管理协会首席执行官赖树鑫表示,随着环保法规趋于严谨、薪资水准提升,中国成本低廉的优势不复存在;几年前,许多台商转移生产基地的念头就已萌芽,只是缺乏推力,但美中贸易战、疫情接连来袭,迫使厂商不得不动起来。赖树鑫直言,各国都押了相当多筹码在中国身上,欧元区最明显的例子是德国,不只经贸往来密切,中国更是德国汽车主要出口市场;日本从工业到消费品牌都长期深耕中国,这也是为何疫情爆发初期,日本-未对中国采取积极防堵政策的原因之一。然而这波疫情下,许多国家尝到生产过度集中、依赖单一市场的苦果,不只企业酝酿加速自中国移出,日本-更编列预算协助供应链移动;今年4月,日本-编列2435亿日圆协助日企将生产移出中国,包括提供2200亿日圆协助回流日本,以及提供235亿日圆协助转移至其他国家。赖树鑫表示,未来各国在供应链调整上,不再只着重成本,转而更注重分散风险,因此,去中国化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但他强调,“不能说退出,没有任何人会放弃中国这么强劲的内需市场,只是百分比会调整”。中经院副院长王健全则说,疫情确实让全球重新思考去全球化的议题,实质改变除了体现在产业重新进行风险评估、调整供应链,选择更贴近市场的做法;另外,疫情爆发后,口罩、防护衣等防疫战备物资的重要性大大被凸显,-将开始思考安全存量的必要性。此外,央行指出,各国-势必将记取重要物资短缺经验,以及考量供应链断链风险,未来可能引导关键零组件、防疫物资等国安相关产业链,回到母国扩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