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来源于湖南省益阳市的镉米最近又在中国市场“重出江湖”,当地官方决定立案调查多家涉事企业;陆媒则说,镉米背后牵涉农地重金属污染现象,若不能追根溯源治理,问题将反复出现。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在检查时发现一批不合格的米线,溯源后,工作人员在当地市场查出99.42吨重金属超标的大米,并公开销毁。当地工作人员说,这批大米购自湖南省益阳市。对此,益阳市回应,决定对7家涉事企业予以立案调查。镉是一种有害重金属,进入人体可引起骨痛等症状,镉米因此被公认为“毒大米”,让人闻之色变。澎湃新闻网今天发文说,如今镉米“重出江湖”,一个镇雄县就查近百吨,数字令人咋舌。7家涉事企业究竟生产了多少镉米?这些镉米是否流向消费者的餐桌?这些问题令人担忧。文章说,湖南曾多次爆发大米镉含量超标的问题,例如2017年,益阳一家企业将1440多吨原本应作为饲料用途、镉严重超标稻谷所加工制成的大米销售到口粮市场,曾令中国社会为之震惊,16人因此获刑。文章认为,“然而蹊跷的是,这次查处的镉米,产地居然又是湖南益阳,目前涉事的企业达7家之多”。据表示,这次查出的近百吨镉米,来源可能有两种,一是“存量”,即2017年之前生产销售并流入市场,在相关查处中漏网未被追回的镉米;另个可能性则是“增量”,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种植和生产的大米。无论哪种情况,当地监管部门都难卸其责。文章指出,湖南某些地区屡屡成为镉米的发源地,背后是当地土壤污染治理的困境。资料显示,湖南的汞、镉、铬、铅等重金属排放量长期居于中国各地前列,农地受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非常凸出。有陆媒曾报导,仅株洲一地,镉污染超标5倍以上的土地面积高达160平方公里以上,治理费用达人民币数千亿元之巨。文章说,“镉米背后,污染土地的治理,相关种植行为的规范,恐怕才是更核心的问题”。镉米重出江湖,相应追查和治理必须追根溯源,如此问题才不至于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