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表2020年1号工作论文指出,要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的外溢效应,且要加强外部风监测和预警,坚持对国有银行及中小型银行严格监管和监测,并引导国内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澎湃新闻报导,这篇题为“金融危机传染实证分析研究”的工作论文,内容先回顾过去10余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各领域的相互传染性,再作出政策建议。论文以股市为例指出,从美股对陆股的风险传染来看,依数据模型显示,陆股下跌与美股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联动性,但不算显著,代表陆股的波动也有一定独立性。同时,若观察中国股市与债市的相互传染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则出现了负相关。也就是说,一旦陆股下跌,在担忧心理及资金避险需求下,会有许多陆股投资者转而将资金投入债市。至于中国银行间的风险传染,不论是否处于金融危机,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并不明显;但中小型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力就比较强,但并非由金融危机引起,而是由“其他因素”导致。这篇论文为此提出4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外部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外部风险跟踪监测机制,定期发布风险预警,制定风险应急措施,减缓外部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二是“坚持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大型银行在危机时受影响有限,是中国银行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对国有商业银行严格监管,确保能抵御重大内外部风险的冲击。三是“加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的监管和监测”。中国中小型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性较强,且数量较多,因此要加强对中小型银行间业务往来的监管和监测,建立风险监测和分析架构,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同时应制定中小型银行救助机制预案,及时减缓风险在机构间的传染。四是“引导国内各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各金融市场发展机制,丰富市场参与主体,引导市场主体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各市场抵抗风险能力,避免外部风险对自身造成过大的冲击。此外,在制定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时,需充分考量市场间的关联影响,对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行为进行“穿透式监管”,防范风险跨市场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