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武汉肺炎的流行引发人们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但小麦、玉米和牛等农产品不太可能受到影响,分析师指出,当疫情担忧缓解时,这些商品可能会出现大幅反弹。
Teucrium Trading总裁兼投资长吉尔伯堤(Sal Gilbertie)说:“新冠疫情不会真正破坏农业需求。”“大家还是要吃饭,这意味着农业需求不会减少。”
他说,谷物和肉类价格对新冠病毒的“反应迟钝”可能给投资人提供机会,让他们在中国依据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采购之前优先配置农产品部位。
截止20日,今年以来玉米期货下跌超过2%,而小麦变动不大,而大豆期货下跌近7%。瘦肉猪价格跌幅超过6%,活牛期货跌幅超过5%。与此同时,棉花价格今年以来交易价格微升0.4%。
商品市场讯息和分析提供商DTN首席分析师哈特曼(Todd Hultman)说,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上升和死亡人数的增加,对包括大豆在内与中国需求最敏感的商品价格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影响”。
大宗商品对新冠病毒的反应各不相同,避险商品黄金上涨,但石油却因人们预期能源需求下降而走跌。
Daniels Trading资深商品经纪人特纳(Craig Turner)说,在农产品市场上,瘦肉猪受到新冠疫情的“打击最大”。
他说,当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于1月15日生效时,“我们原本预计中国将从1月25日开始采购大量猪肉。”
他说,然而,新冠病毒“在1月下旬开始流行,市场开始担心这种病毒””,生猪价格因而下跌。
特纳认为,从短期看,大豆、牛肉、猪肉和棉花是该病毒的“最高风险商品”,因为这些中国向美国采购的产品,特别是棉花,它与纺织品和制造业息息相关,而不是食品或动物饲料。
哈特曼也指出,“如果这种疾病的担忧趋于稳定,很可能我们会发现,中国政府将需要购买更多食品,以协助隔离所耗尽当地食物的城市。”
谷物市场服务DC Analysis总裁塞坎德(Dan Cekander)表示,与此同时,一直有人担心中国可能无法履行其今年采购365亿元、2021年435亿元美国农产品的贸易协议义务,并相信新冠病毒已经延后了中国在贸易协议中承诺的购买额度。
塞坎德预期中国会遵守协议条款,但是如果新冠疫情一直到夏季仍是新闻焦点,则中国要求降低2020年采购义务的风险会“上升”。
全球资产管理公司DWS Group商品和投资组合经理孔恩(Darwei Kung)表示,这些义务已经“非常具有挑战性”。
他说,利用新冠疫情,中国更有可能延后采购,并将重点放在利用其拥有的资源来对抗这种疾病传播。他说,恢复采购可能“须待疫情流行解决之后”。
但孔恩也说,该病毒对食物消耗的影响远小于能源,“就算中国人出门上班或出行的次数减少或延后,但总体食品消费却不太可能减少或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