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太突然!雪莉轻生令人震惊心碎
一年一度的金钟奖结束了,又有劳一批新组合出来的评审,针对过去这一年中符合参赛条件的节目和个人,从中筛选优劣并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前电视全盛时期的节目多、艺人多,电视台会特别倾全力打造金钟系列,艺人更会集中火力争取机会,金钟之巅竞争起来相当白热化;如今新开节目寥寥可数、艺人也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但奖项依旧存在,每每总还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难怪有人说:入围靠实力,得奖靠运气。在评审委员年年更换的情况下,有偏向学界导向的、或是来自业界前辈的,也有和所有参赛作品毫无渊源的、或是和各个参赛公司及艺人曾经相识、曾经共事甚至曾经同一家公司的,在大家展现实力想要符合这些评审委员的青睐,赢得入围资格前,就必需先靠运气,求老天保佑有关部门邀请的评审“吃你这一套”!甚至在评审最终闭门会议的一分、二分之间能够压倒群雄,争取胜出。不过这个运气到底要求谁?恐怕连评审中的国师也推算不出来吧?难怪典礼过后一个脸书友“福哥”发出了疑问帖:
“台湾节目创意的标准是?!没创意却玩很大竟入围了金钟奖?!得奖的歌唱节目又感觉抄袭对岸!?另一个抄以前怀旧内容的却又得奖?!用创意来定论好坏的评审,搞得我好乱!”
看来得不得奖除了要有真正的实力外,如果没有三分的运气,恐怕又是要枯坐一夜了。
每年金钟奖结束后,总会听到有人在私底下微词:“广播的入围和得奖…几乎都被央广拿去了”、“电视的金钟奖…干脆叫做公广的金钟奖算了”,真的如此吗?今年节目类入围的奖项总共有11个(包含节目创新奖),其中三项是戏剧类节目,此范围原本就非我所长,因此就从其他的8项非戏剧类的节目进行观察,这8个奖项总共有37个节目入围,其中有27个节目是出自公广集团或是有文化部或科技部的支持和补助,比例超过七成;而得奖的8个节目,背后通通都有政府的支持和补助,金钟奖最大的赢家应该是“中华民国制作有限公司”。
我没有说这些得奖的节目不好,如果不好,他们也不能够脱颖而出;我更没有指责公广集团或政府部门的介入有错,因为没有你们,恐怕未来金钟奖会增设“最佳重播节目奖”—看谁家的旧节目最好看了。只不过CBL(职篮)的等级怎么会和UBA(大专篮联)混在一起打球呢?众所周知电视节目是靠钱堆出来的,没有了钱,搭不了布景、架不了硬件、发不了设备,更请不起演出人,就连最核心命脉的创意和执行工作人员都养不了了,根本不用谈到节目,还好…还有政府补助的一些费用能够支撑一些节目,但政府的这些钱是救急?还是救穷?救的了一季,那第二季呢?一年四季不能只靠一季的收入活下去呀,如果只有一季要撑一年,那剩下来做节目的费用肯定要打折扣;有了政府的这些抛砖引玉的投入,那电视台的投入又在那里呢?总不能8个得奖节目中连一个都没有吧,“伸手牌”用习惯了,电视台就天天守在树下等待着兔子上门吗?
如果严格限制电视台重播节目的时数,如果重新规定电视台播出外片的比例,如果大幅提高电视台自制节目的要求,…除了糖果的奖赏之外,也应该要有鞭子的警示作用,总该要想想办法来提振一下低迷许久的电视产业了吧!期许明年能有更多非“国家队”的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