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哈顿一场冠盖云集的派对中,超过500人欢庆的主轴有些罕见、且不是那么耀眼:他们欢庆的是信用卡。这场典礼的主人是布莱恩凯利(Brian Kelly),穿着一件缝上100张假信用卡的外套华丽登场,他以前是银行业人资员工,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信用卡界响叮当的人物,可谓“卡神”。
道琼社报导,凯利现年36岁,是点数王(The Points Guy)的创办人,该网站专门评鉴信用卡中的回馈卡。
凯利获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Capital One金融公司等美国大型银行的关注,以及最重要的─资金。点数王给出的评价,可以成就一张卡,也能毁掉一张卡。银行在点数王网站上打广告,推出新信用卡前也会寻求凯利的意见,如果点数王的用户透过该网站申办信用卡,银行也会给点数王网站一笔费用。
这形塑了凯利与银行的关系。点数王的成功与否,仰赖银行继续注资,而银行是否注资,取决于点数王网站的客群。凯利表示,单单1月网站就有逾1000万人次造访,近半是首次造访者。
但对银行而言,红利回馈卡的获利不如预期,原因之一正是凯利。因为凯利催生了一个生态系统,使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交换如何运用点数系统,把一张卡的好处榨干后即弃用,导致一些银行开始讨论要删减回馈,这也使凯利与银行的竞合关系,有些错综复杂。
凯利在2010年时成立点数王,当时他还是投银摩根史坦利的人资,身背卡债、无甚存款,拥有的仅有公司信用卡上累积的数十万点数,可用于个人旅游。一开始他向人收费50美元,教导怎么用点数订机票。
到了2011年时,每当有用户造访点数王网站,并透过该平台申办信用卡、且获银行核卡,银行就会给点数王钱。
凯利也在同年实现了赚大钱的愿望。摩根大通英航信用卡向特定新持卡人提供10万点,凯利建议别向英航兑换点数,改向其他点数价值更高的航空公司兑换,用户一拥而上,大量申办该信用卡,约一个月后凯利赚进了逾7万美元,超过当时他在大摩的年薪。
凯利2012年出售点数王,金额则未透露,现在该网站由行销公司Red Venture持有,约有60名全职员工。
凯利说,点数王网站发表的评鉴文,没有一则是银行、航空公司,或是旅馆的业配文。这些企业也不会支付他及员工的差旅费。当点数王向脸书或Google每月花约百万美元买广告时,直接用凯利的企业信用卡付款,再将得来的点数用于旅行。
凯利常与摩根大通、美国运通、Capital One、富国银等银行的员工通电话,或是开会,因为银行筹备发新卡,或改变现行回馈制度时,都会考虑凯利的意见。
银行仍在抢食回馈卡这块大饼,广告研调机构Mintel Comperemedia估计,银行去年第4季于点数王买进的横幅、展示型及影音广告约450万美元,是一年前的两倍,更是两年前同期的逾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