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到期债券基金商品热销,至3月底规模已冲上2116亿元,引发金管会关注。业者表示,这类商品有其存在价值,关键是投资人是否了解商品特性,建议民众投资前须先了解4重点,以免损失血汗钱。目标到期债券基金为透过基金、持有一篮子债券至到期日,以固定利率的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报酬来源,由投信公司发行并销售,银行及保险公司也可以销售目标到期债券基金商品。其中,保险公司会将投资型保单连结目标到期债券基金,强调高利率、低风险,且只要能持有满期,就能获得稳定报酬,因而获得消费者青睐。观察近3年台湾目标到期债券基金销售情形,105年底前只有发行1档、规模新台币3.79亿元,但到106年底,发行档数已经来到13档,规模达327.53亿元;107年底更增至38档,规模为1418.96亿元。而到今年3月底止,总共已有50档目标到期债券基金,规模来到2115.9亿元,可说是“等比级数”成长,足见在低利率时代,高于定存收益的报酬率,对民众来说有相当高的吸引力。不过,民众购买目标到期债券基金商品时,若只着重业务人员宣称的“目标报酬率”或“配息率”,忽略其他衍生费用,等到期满领回本息,恐会出现与期望值相当大的落差。为此,购买目标到期债券基金前,投资人应知道4件事,才能避免损失。首先,债券发行者的信用风险。业者说,如果是低风险的投资级债券(信用评级A-),报酬率也许才2%多一点,对投资人而言没有吸引力。投信公司为增加目标到期债券基金的吸引力,债券投资组合中必须搭配报酬率较高的债券,例如新兴市场债,但违约风险也因此提高。其次,汇率风险。业者指出,部分目标到期债券基金虽标榜以美元计价,汇率波动较小,但也有采人民币级别或南非币级别的商品,强调可享有比美元更高的债息,还可有汇率避险效果。然而,汇率变动难以估算,避险成本也难掌握,根本不可能保证固定收益率,“业务如果跟你说保证年报酬5%、6%,都是胡扯。”第三,目标到期债券基金商品,并不保证获利,且提前赎回还需支付额外费用。业者表示,基金经理人会根据债券每日收盘价格,计算基金当天净值,净值天天变动,如遇到资本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净值也可能大幅下降,因此目标到期债券基金并非保本商品,且若提前赎回还得付2%费用。最后,销售机构为提前回收费用,前期的管理费会收很高,导致初期报酬率不如预期。业者说,投信公司为提前回收发行费用或保险公司要付业务佣金,会把管理费集中在前几年收取。例如某6年期基金平均每年管理费是1%,6年总共收6%,但可能第1年就会先收3%,最后几年不收管理费,所以初期报酬会被管理费吃掉大半,若是没办法确定自己是长期投资,或临时有资金需求提前赎回,也可能会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