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过太多八卦,也发生在你我身边,关于爱情的开始和结束,时常有着天差地远的状态,太多梦幻的开始却是决裂的结局。这不该是“爱”的模样。不过还是有令人向往的关系,他们实践了“爱”真正的精神,像是郑宜农和杨大正。

从交往、结婚到离婚9年时间,这对灵魂伴侣把全副青春交给彼此,也是郑宜农探索自我的过程。2016年郑宜农正式出柜,虽然两人结束了婚姻关系,对彼此的爱却悄悄升华,没有一丝怨怼,美得令人动容。外人对这段关系自有解读,对郑宜农来说,探索真正的自己却是无价之宝,而“爱”也真真实实存在着。

从关系中探索

在台湾,性别和性向是直到近年才成为大家愿意正视与探讨的议题,即便郑宜农生长在相对开放的家庭也从未拿出来讨论过。高中上的是舞蹈术科班,在都是女生,需要大量肢体接触的环境里,郑宜农回想,那时候开始对这样同性团体的气场有所“感觉”:“却不知道是什么。我是独生女,小时候住在山上,家里也没有第四台和网络,所以不只性别性向,连人与人相处都花了很长时间理解和建立。”说自己对于“人”的感觉很直觉,直到上了大学参加篮球队,她才知道有“同性交往”这种事。

高中时期同学们纷纷开始谈恋爱,郑宜农也开始与男生交往。“不知道为什么,对于牵手和拥抱觉得很厌烦,感觉不到那些接触有什么意义。”这些青春时期的交往是她谈恋爱的萌芽,而她第一个长久交往的对象就是杨大正。“因为这段关系非常长,才能够意识到这个身体不对的背后,是有巨大的精神层面历史,不断累积的结果。”


她说和杨大正的关系从谈恋爱、结婚甚至到离婚,从来没有变的是“最好的朋友”的身份:“无论恋爱或结婚,对于我和大正而言都只是外界看待我们关系的角度,还有法律上的名词和义务等。差别唯有在戴上戒指时,有那种‘我们是名正言顺的一体’的感觉。”

分离也是美好

任何关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郑宜农和杨大正也是如此。“我们交往过程中有时候会感觉状态不对,两人都感觉寂寞,某个东西无法向对方坦承。刚开始我们觉得是交往中必然发生的状态,直到婚姻中期,当时两人都处于一种转换的阶段,却无法把心中最在意的事情告诉对方,无法像以往好朋友般的聊天,才开始意识到这是长久累积的问题。”

也从那时候开始,郑宜农说感受到一个“完蛋了”的心理状态:“发觉自己在与即便是朋友的女性友人相处一整天下来那种雀跃,对比回到家面对一个无法坦诚,却是自己爱的人的心境拉扯。”当发觉自己必须面对这个问题,除了不想伤害自己爱的人,她甚至说“意识到自己慢慢步向人生最大的失败”:“像是把前面人生的一切全盘否定般震撼。”

做下离婚的决定,对她而言其实是对自己和对方都更好的选择。“除了面对自己真正喜欢的关系状态之外,也是还我和他之间最好的关系状态。”而两人之间强烈的连结,也从未因为婚姻关系落幕而减少,“聊完的那天我们是笑着结束的,喝着威士忌举杯和对方说‘辛苦了’。”

经过这段关系,郑宜农对“爱”也有所领悟,而这样的感受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情感关系:“把问题放在心里,以为自己可以解决而不向对方坦承,对方其实感受得到,也对对方不公平。坦承是非常重要的。”延伸到更深层的心理,谈的是“信任”与“包容”,“就像无论我变成什么样子,做了什么选择,家人都不会因此觉得我不是家人;当这份信任存在,就能感觉自己被爱包覆,感觉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对我来说那就是爱。”

经历这段对自我和“爱”的探索,郑宜农也遇过不少人有类似疑问的人询问;而她觉得每个人际遇和人生经历都不同,无法给予意见,“最终还是只有自己能够解决,最重要的是要有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接受每个人都不是完美,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所有的关系都是双面的。若是有成熟的态度面对关系,无论是面对自我或是分离都相对的简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