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发中心董事长桂先农。(图片由台湾银行家提供)
因IFRS 17即将实施,国内保险业者承受极大财务减损与增资压力,保发中心董事长桂先农则对此抱持正向看法,他表示,逐年提高清偿能力,并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方为解决之道。
今年以来,国内的寿险业者似乎占去不少新闻版面,像是业者大量集中购买债券型ETF基金,甚至传出特定寿险公司包档承购的消息,引发金管会公开示警,以及2018年全球市场表现不佳,几乎是“买什么、赔什么”的一年,导致国内寿险业亦深受其害,去年整体净值蒸发了逾2,700亿元,接着大家便又注意到台湾保险业的海外投资占整体可运用资金的比重过高,其海外曝险问题于是浮上台面。
尽管今年市场反弹,业者的净值也跟着迅速回升,不过,今年资本市场走势估计将更加诡谲、动荡,寿险业者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依旧让各界担忧。对此,金管会前副主委、保险事业发展中心董事长桂先农抱持正向看法,同时也不忘提出寿险业界未来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从寿险业者的清偿能力如何,也就是所谓的资本适足率(RBC)够不够高,是首需重视的。”桂先农指出,以监理的角度来说,寿险业者是否有足够的自有资本,因应来自市场波动而产生的损失,是监理面需要关注的议题。
配置资金眼光须长远
今年,全球经济前景依旧诡谲难测,国际货币基金(IMF)、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等智库接连下修今年全球经济成长率预估值,市场有可能发生比去年还剧烈的变化。
不过,桂先农提醒,像IMF、OECD这些智库,每隔几个月就会上调或下修经济展望,保险业者的逻辑却不是如此,一张保单的期限动辄20年,可能历经数个景气循环周期,既然给予保户的承诺如此长期,配置资金时也必须放长眼光,不会只看几个月或一季的经济前景与市场变化。因此,观察保险业者的表现,不应当只看资金使用面,而要看整体结构面的调整、资产品质的良窳等。
在讨论国内寿险业者体质结构是否健全、资本适足率是否够高之前,桂先农认为,必须先关切国内保险业遭遇到的四大难题:一是寿险资金去化问题;二是保险会计及清偿能力国际规范上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三是寿险市场储蓄及投资型保单比重偏高,逐渐失去保险“保障”的本质,而产险业的规模又一直无法扩大,远逊于寿险业,不论是对公共财产、企业财产或一般民众而言,需要保险保障的缺口都还很大,最后则是金融科技浪潮对保险业经营的冲击。
资金去化成为关键问题
其实,不论是台湾寿险业者布局海外资本市场的比重居高不下,或者将大量资金集中投资债券型ETF基金,追究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都围绕着桂先农所强调的“寿险资金去化问题”。
寿险业者的资金来自保户,随着台湾迈入高龄化社会,退休规划、长期照护等议题受重视之程度也逐年增加,许多退休人士更是习惯将退休金拿来买保险,做为理财规划之项目。
根据保发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台湾保险渗透率为21.31%,其中寿险占17.89%,两个数字都大幅超过全世界平均值(分别为6.13%、3.33%),2018年国内“平均每人年度保费支出”(保险密度)逾14万8千元。台湾人对保险业的信赖,可见一斑。
只是,对于握有大把保户资金的寿险业者来说,国内适合去化资金的选项,实在是少之又少。
根据统计,到今年2月底,国内寿险业的可运用资金共24.5兆元新台币,其中投资国外的多达16.97兆元。换言之,寿险业者将近7成的投资部位,都押在海外。
台湾寿险业的海外投资比重,高居全世界之冠,也大幅超越其他先进国家,日本寿险业海外投资约莫21至22%,韩国只有8%左右,连美国也仅约12%。
为何会有此现象?没有适合寿险业投资的标的,是症结点所在。台湾的债市远不如股市发达,不仅缺少长年期的公债,而且国内10年期公债殖利率仅1%多,保险业者的责任准备金利率高于公债殖利率,买公债难以获利。
另外,时常有人提到,寿险业者可以投资-的公共建设,但桂先农指出,一是台湾没有公共建设证券化产品,寿险业者无法做财务性投资;其二,按照公债法规定,现在-的举债余额约为1兆元,就算寿险业者将这不到1兆元的额度统统都吸收了,仍是杯水车薪。
“钱”进海外投资,最大风险还包括利差及汇差,虽然寿险业者有避险的能力与经验,但无法否认的是,在这过程中,仍要投入可观的避险成本。
国内长期低利环境令人忧心
而且,国内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导致寿险公司之前销售的长年期高利率保单利差损不断扩大,也成为另一大隐忧,这也是为什么寿险业实施IFRS 17(国际财务报导准则17号保险合约)会令人担心。
IFRS 17被称为保险业的“大魔王”,预估2022年正式上路,国内则预计在2024年导入。按照其规定,保险的负债必须用公允价值表达,按照IFRS 17的要求,早年高利率保单的利差损,将在财报上一览无遗,或者像是无理赔上限的产品(如健康险),也会深切影响寿险公司的财报结果。
导入IFRS 17对我国保险业是重大挑战,对于会计、精算作业、系统建置、商品策略、资产与负债配置、风险控管流程、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及程序、绩效指标与衡量方法等,皆分别有不同程度之影响。
适度降低“健康宝宝”管理门槛
“台湾能不做吗?还是要做。”桂先农说,金管会自2013年起,便导入国际改革潮流巴塞尔协定(Basel III标准),逐年提高资本适足比率的最低法定要求,让国内银行资本适足性能符合Basel III标准,至2019年1月1日普通股权益比率、第一类资本比率及资本适足率的比率,必须分别达到7%、8.5%及10.5%,对于日后国银去海外拓展据点而言,发挥极重要的效用。
IASB发布IFRS 17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建立保险合约认列、衡量、表达及揭露之单一原则,有助强化国际间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可比较性及透明性。我国接轨IFRS 17,依国际准则揭露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体质,有助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资讯公开品质,强化国际竞争力;公司赴海外筹资无需重编财报,可适度降低会计处理成本;跨国经营之公司,可节省会计账务之转换成本,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但IFRS 17也对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资讯系统整合、整体经营环境改造等提供重新思考之契机。
针对接轨IFRS 17,主管机关已成立专案小组,由保发中心总经理金肖云担任召集人,保发中心、产寿公会、精算学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界专家学者皆为小组成员。所以,桂先农呼吁,不论是业界或民众,都不必过于焦虑,小组会针对国内的情况来弹性调整,拟订与IFRS 17接轨的计划及时程,并协助产业因应相关变化。
桂先农也建议,主管机关不妨考量针对寿险业者进行差异化管理,公司治理良好、财务健全的业者,管制门槛可适度降低,享受较多的开放措施,“就像过去金管会开放银行界的‘健康宝宝’才可以去中国设立营业据点。”
如何评判一家业者是否为“健康宝宝”,桂先农说:“同时设立量化与质化指标,一点都不难。”举例来说,资本适足率等财务数据,就是最基本的量化指标,其他如风险控管、法令遵循、资讯公开程度等,就是质化指标的重点。
至于金融科技的冲击,桂先农说,现在不论是保险的商品开发、行销、理赔或其他客户服务细节,都无法不结合金融科技,将来业者服务客户时,很可能不是业务员与保户面对面(face to face),而是让保户透过数字化界面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一“指”搞定,此外,未来自动化也会逐渐取代大部分保险作业人力,这些都是大势所趋,业者若不尝试推动这些创新,将来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本文摘自2019年05月份《台湾银行家》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