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 PULO 共同创办人,首席运营官陈美合(左)与首席执行官李信成(右)。(图/创梦市集提供)现在或许不是人人买房的时代,但近年兴起“轻装潢”及“微设计”的室内装修风格,吸引不少小资家庭与年轻屋主,不少老屋与新房都有了改头换面的机会。当然,装潢费用再怎么“轻”都不会是笔小数目,而装修这门学问的“学费”有多高,摊开司法院的诉讼纪录就能略知一二。根据 2017 年的报导指出,近 3 年的装修纠纷已经超过 3,600 件,其中纠纷主因多是资讯不对称、合约不清所造成。来自高雄的新创“起家 PULO”观察到这个问题,开发 App,以透明的网络资讯媒合有装修需求的屋主与专业师傅,希望成家不再遇见劳心耗时的交易不快,装潢产业也因此升级。至今,平台上共有 150 位付费注册的装修师傅,在累积 4,500 个媒合需求中,PULO 成功替 400 位屋主完成装潢,且有 95% 的屋主及师傅都给予当次交易 5 颗星好评, 2018 年 PULO 的成交总金额更达新台币 6,000 万元的业绩。在按需服务的潮流中,看见装潢产业缺口PULO 创办人李信成过往并非相关装潢专业,会以此为题目,其实是自己观察市场而有创业念头。过去他与团队专门承接-标案,“那几年真的赚饱饱!但每天却觉得越做越无聊。”李信成一派爽朗地说:“讲‘那个’一点,只是这样赚钱,很空虚啦!”2014 年,他观察越来越多在网络上媒合各式垂直资讯为业,便抓准时机,决定以此创业。“我们建了一个媒合各种资讯需求的网站,观察一下大家最想找哪种服务。两个月后,平台上竟然有一半以上的需求都在寻找适宜的装潢师傅。”没有人预见这个无心的“试验”竟自行转型、收敛在室内装修领域,让团队迅速以此为题、向下发展。2015 年 9 月 PULO 成立公司,同年 12 月平台正式上线,而后,所有有需求的屋主都能在平台上发放需求,装潢师傅也能在平台注册后接案、自行与屋主联络。▲只要输入房屋类型与空间需求,就能快速找到适合的装修师傅。(图/创梦市集提供)严格筛选师傅,是闪避纠纷的首要条件不过,以“小绵羊”之姿踏进装潢产业,PULO 最初吃了不少苦头。PULO 共同创办人暨首席运营官陈美合说,早期做了大量访谈理解双边需求,但装潢产业长期不透明,较有交涉经验的师傅不一定愿意承认合约或工程疏失。为破除话术,PULO 找到台湾住宅品质消费者保护协会(DQPA)作顾问,研究每项装潢修缮技术的施工流程,也从 DQPA 过往案例了解纠纷的症结。“访谈后我们发现,平台必须建立注册师傅的标准,才能让服务有一定水准。”陈美合举例,早期平台上常有“杂工”类型的师傅,2016 年起,PULO 都一律严格过滤。“杂工师傅什么都做,但在没有特定专长的情形下,工程品质容易不稳定。”陈美合接着说,师傅注册时,除了需要登记基本资料外,还要上传证照,以及说明近期接案的完工时程规划。“我们会剔除大量接案的师傅。装修这行多是单人或小团队作业,在分身乏术的情形下,若大量接案,装潢非常容易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