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经济金融危机的诸多报导中,经常会提到“黑天鹅”(black swan)与“灰犀牛”(gray rhino)风险,央行一张图说告诉你谁比较可怕。(图/撷取自中央银行脸书) 在探讨经济金融危机,经常会提到“黑天鹅”(black swan)与“灰犀牛”(gray rhino)风险,日前《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就曾以“黑天鹅”与“灰犀牛”为题,示警中国大陆的金融稳定风险。但“黑天鹅”与“灰犀牛”到底是指什么呢?两者又有什么不同?中央银行在脸书粉丝页指出,灰犀牛看似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一旦狂奔,却将有爆发性的攻击力,最终恐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
日前《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就曾以“黑天鹅”与“灰犀牛”为题,示警中国大陆的金融稳定风险。央行指出,这篇“在中国大陆的金融动物园里,应该找寻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鹅”(Look for Gray Rhinos, Not Black Swans, in China’s Financial Zoo)的报导,主要援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官员的谈话,关注对中国大陆金融稳定构成威胁的若干“灰犀牛”风险;报导中评论,中国大陆金融体系的“灰犀牛”风险,其实高过“黑天鹅”风险。
“黑天鹅”的譬喻源自于16世纪的欧洲,欧洲人过去一直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但1697年时竟在澳洲发现黑色的天鹅,证明了黑天鹅并非“无法想像”的生物,更衍生出特别的涵意。纽约大学教授Nassim Nicholas Taleb于2007年出版《黑天鹅效应》(The Black Swan)畅销书后,“黑天鹅”风险便广受重视 。
至于“灰犀牛”则源自2013年1月,由美国学者Michele Wucker所提出,直到2016年他出版《灰犀牛:如何认清我们忽视的明显危险并采取行动》(The Gray Rhino: How to 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一书后,才被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