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爽报娱乐新闻 YesDaily.com




证券型代币监理法规未明 专家吁以关注代替投注

发布时间:2024-11-15 爽报 YesDaily.COM 205
金管会正研议证券型代币发行管理办法,制度化市场指日可待。但专家建议,现存的加密货币投资仍是散户市场,在监理法规未明朗前,最好“以关注代替投注”,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

万物代币化(Tokenization)时代即将来临。加拿大证券交易所(CSE)在去年2月就启动基于以太坊的证券清算及结算平台,允许企业透过证券型代币(STO)筹集资金。而根据香港证监会(SFC)3月28日的声明指出,证券型代币发行将可能被视为“证券”进行发行与销售,并适用于证券相关法规。

在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委顾立雄日前也透露,正研议证券型代币发行管理办法,初步规划以群众募资金额上限、新台币3000万元为门槛,STO募资金额在3000万元以下者,可比照群募相关办法,STO申请人申请自营牌照,可身兼发行与交易机构,无需申报生效,并采低度管理制度。

至于募资规模超过3000万元的STO,则需进入沙盒实验。顾立雄表示,现在监理沙盒实验的金额规模为1亿元,经申请可以放宽到2亿元。所以在3000万元以上、2亿元以下的STO,需进入沙盒实验。金管会也将在4月12日召开公听会,拟定初步草案。

证券型代币本质与有价证券类似,仍须与真实资产联结作为支持,例如现金、股份、固定收益资产、不动产、大宗商品等。STO机制被视为有助新创团队及中小企业募资,但由于STO事涉有价证券发行,需获监理机关许可。

对此,安侯建业(KPMG)加密资产与代币经济团队主持人谢昀泽表示,近年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乱象丛生,但加密资产或各类代币(Token)发行的“魅力”依然无穷。对发行者而言,代币具有流通性高、易吸引国际资金等优点;对投资者而言,代币投资的低门槛、多样性、可携性等特性,都是促进加密资产蓬勃发展的元素。

然而,加密货币首次发行(ICO)后,现今常见的违法吸金、暴涨暴跌、洗钱、骇客攻击导致资产盗失等争议行为,确实成为加密资产发展绊脚石,市场也非常关心代币经济是否走上“待毙”之路,使得金管会不得不正视,并决定研议STO管理办法。

谢昀泽认为,加密资产要成为多数投资者可以接受的金融产品,仍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例如比特币这样的“资产”,由于缺乏对价格的信任(trust)以及规模化(scalability),所以在专业投资者眼里无法当作交易媒介,遑论视其为一种可以储存价值的资产,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

至于制度化的方法,谢昀泽指出,第一步是建立或修改合宜的监理法规;第二步就是形塑一个有规模的代币生态链,让包含金融科技公司、银行、支付机构、各类交易所、金融商品经纪人、经销商等彼此之间,可紧密互动,且有大型投资与公信机构参与其中。

对于欲参与代币经济的国内投资者,谢昀泽建议,金管会已研议STO规范,制度化市场指日可待,但现存的加密货币投资仍是散户市场,且交易量集中在少数国家,在台湾正式的监理法规未明朗前,最好“以关注代替投注”,尤其是对于未受规范的ICO参与,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

标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