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王志钧。
大学毕业旺季又快到了,不少年轻人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就业博览会,想要及早卡到好位置。
有趣的是,不少征才单位都希望应征者能有相关工作经验。但年轻人会反问:“我都还没走出校园,如何能产生就业经验?”
好问题!但鸡生蛋、蛋生鸡,社会大学与校园最大的差异是--学校里面学生最大,企业则是老板说了算。既然征才单位都希望求职者能先有就业经验,因此,学生必须想尽办法提早创造就业经验。
工读与实习,堪称是在学生及早累积就业经验的好方法。前者是累积工作经验,后者则是除经验积累外,还可获得企业界的培训、认可,表现优异者往往还没毕业就已经获得就业入门券。
就业战场开始往实习阶段延伸,在欧美社会是司空见惯之事,而台湾则是近年开始受到正视。这除了因为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促使企业必须提早布局可造之材外,产业变迁剧烈,导致学用落差大,也让企业界必须自行打造好用的人才。
近年不少中大型企业积极释出实习机会给年轻人,除一方面可以补充短期人力资源缺口外,更大的诱因在于寻找可塑性高的好人才。
单以台北市就业服务处近年定期所举办的就业博览会来说,以“学而实习之”为名的职场体验实习,已成为会场一大亮点,所提供给年轻学子的实习机会,更是逐年攀高,今年3月间的博览会上,甚至吸引了35家优质厂商,提供858个实习机会,实习月薪甚至可上看4.4万,时薪则达220元。
实习生的高薪资,代表企业界开始重视校园实习机会,而在学青年透过有制度的实习管道,不但可从企业界得到务实的培训机会,更有助扩大学习思维,让大三、大四所选修的学科能与实际的工作经验接轨。
换言之,在学青年积极争取实习机会,不但可补足现行教育学用落差的缺憾,表现优异者还可预先卡到正式职缺。最坏状况下,实习生也赚到了“相关工作经验”,对日后求职竞争力大有加分。
由于企业开始重视实习育才管道,大学生最好早在大二、三暑期阶段就可留意相关实习机会,以免日后找工作时就先败在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这一关而徒呼负负。
(王志钧,资深媒体人,曾任职自由时报,苹果日报,商业周刊,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