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对宝宝来说衣服穿多少都是由家长决定的。给宝宝穿衣服,穿多穿少都会生病,到底穿多少合适呢?看完这个宝宝最佳“穿衣公式”,爸爸妈妈们就不用发愁了。
儿科医生提醒:“最近医院每天都有七百多例因发烧来就诊的患儿,有的幼儿园、小学一个班里差不多1/4的孩子发烧。许多家长问,孩子穿得暖暖的,怎么还会发烧?抵抗力为什么那么弱?我总是告诉他们,要给孩子衣服少穿一些。很多医生发现,不少发烧孩子来看病时额头上、背上汗涔涔的,衣服捂得太多了。”
天气转冷后,捂热综合征的小患儿开始出现了。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或“婴儿闷热综合征”,门诊每年都会接诊到几例,严重的会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导致孩子脑部受损。医生提醒:1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出现大量出汗、脸色发紫的情况,应及时检查是不是捂得太热了。
发烧39.5℃居然还穿三件棉袄一件毛衣
某医院儿科医生出了半天门诊,看了45个患儿,其中有5个孩子医师看了一眼就觉得穿太多了。
男婴儿,6个月大,发烧39.5℃。上身穿厚棉内衣+毛线衫+棉背心+丝棉袄,下身是厚棉长裤+毛裤,全身又套了一件弹力絮连体棉袄。
孩子精神不大好,趴在奶奶背上一动不动。医师摸摸孩子后背,全是汗,便赶紧让奶奶把孩子的丝棉袄脱掉和弹力絮连体棉袄脱掉,散散热。
女婴儿,10个月大,发烧接近40℃,脸蛋红扑扑的。孩子上身穿棉毛衫+毛线衫+丝棉袄+羽绒服,下身是厚棉长裤+毛线裤+丝绵裤。
外婆说,早上喝完牛奶,孩子就开始发脾气、哭吵,怎么哄都不行。医师叫外婆捏捏孩子的内衣,外婆惊得叫起来,“怎么湿透啦”,慌慌张张地从包里翻出一块毛巾,塞进孩子的衣服里吸汗。
1岁以下的新生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还没有健全,在过冷或过热时不能自动调节,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尤其是5个月内的宝宝,他们喝奶容易流汗,产热量很大,出汗散热又比较缓慢,如果爸爸妈妈把宝宝包裹得很严实,就很容易产生高热的环境,导致宝宝中暑。
穿得够不够,不看手暖不暖
应该摸锁骨和后背
有个男孩,8岁,发烧五天,昨天还有39.5℃。孩子上身穿薄棉毛衫+毛线衫+毛线薄背心+羽绒服,下身是棉毛裤+牛仔裤。
爷爷说,班级里11个孩子都发烧了,老师说退烧后才能去上学,怕交叉感染。他担心的是,孩子每天下午手脚冰凉,晚上就开始发烧,一烧就是39.5℃,饭不吃,咳嗽得很厉害。
医师摸摸孩子的手和脖子,手是冰的,脖子是温的。
“手冰和发烧有关系。”她夸奖孩子爷爷说,你家孩子穿得刚刚好。爷爷奶奶带的孩子,穿得大多比较多。很多老年人喜欢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孩子衣服是不是够,以为手摸上去凉凉的,就给孩子加衣服,结果捂过度了。
判断孩子衣服是否穿得多,有两种办法
第一,摸孩子的锁骨,如果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穿得刚刚好;
第二,摸后背,如果后背有汗,甚至衣服都已经湿了,说明衣服穿太多了,应该及时减衣。
孩子穿衣件数和大人一致
或者比大人少一件
儿科专家说,他家小孩从小穿的衣服也比较少。“我的理念是,孩子衣服穿得越少越好。很多家长有‘孩子要比大人穿得多’的想法”,这其实是误区。”
无论什么季节,都应给宝宝选择穿棉、真丝或麻质,吸汗而不刺激肌肤的衣服。过紧、过厚的衣裤会限制宝宝的运动和发育,不利于排汗、透气,遇到凉风就容易伤风感冒。孩子小脚容易出汗,家长要常常捏捏宝宝的小脚,发现是汗津津的就要及时更换棉袜。
适合中国人“穿衣公式”
气温+衣服增加的温度= 26℃
当然了,各国观念不同,要我们的孩子像外国的孩子那样冬天穿条短裤,确实很难做到。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孩子今天穿这么多衣服是舒服的呢?有没有可以量化的公式?
有。一位儿科医生用了三个月时间,总结出小孩“穿衣公式”。这是她在她女儿身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她说女儿2012年读大班时,也是三天两头感冒,所以她想搞清楚小孩穿多少衣服是最舒适的。
从2012年9月份起,她随身带一个温度计,记录当天气温几度、女儿感冒时穿了什么衣服、出汗时穿了什么衣服、室内温度多少、室外温度多少。
经过3个月的实践总结,得出结论:气温加上衣服所能增加的温度,控制在26℃,是孩子最舒服的穿衣状况,不会着凉打喷嚏,也不会动一动就出汗。
根据测量,每件衣服能增加的温度:厚羽绒服9℃,薄款羽绒服6℃,稍厚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3℃,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
温度为26℃时,穿一件T恤刚刚好,以这个为基准,如果温度下降3℃,加一件薄外套就刚刚好;下降4℃,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以此类推。
更多好文,尽在微信公众号:育儿分享
yuerfenxiang2015 ←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