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我见过的泾河就像一条看不到头的透明飘带逶迤在宽阔的泾河川里;少年时我看到的泾河是忽南忽北摇摆不定的醉龙,它冲垮北岸田畴后,把满河滩石头抛给河南的人,北岸人急忙浇铸水泥堤岸;它一耍性子,又把满河滩石头抛给河北的人,河南的人又急着浇铸水泥堤岸。它跟哪边急,那边人就失地欠收遭水灾,那时泾河水流量较大,我们在堤岸下清清泾河水里游泳洗澡的感觉有时梦里还显;青年时看到的泾河被崆峒水库圈养著,龙很大,虽然美,摇头晃脑却不成,因为失去了喜怒好动、或唱或吟的龙性,更像镜子;中年时在老龙潭我看到的泾河如同壶口瀑布一样,虎吼雷鸣,惊涛拍山,惊心动魄,然而,非此河流的常态。这些年在泾河川,我看到的泾河更像溪流,恰似一条不起眼、打不起精神的黄鳝在河床里扭动,那个历史上与渭河齐名、与黄河一样记载着灿烂古代文化发祥史的泾河,我还以为只有到《诗经》《水经注》《柳毅传书》等古书上去寻了。令人惊喜的是最近于十万沟发现了——她绝美,如梦如幻,夺人心魂。
十万深沟峡谷中泾河,因为险远,至者少,乘车翻越崇山峻岭,约两个多小时后才到了麻武乡的城子村。在村西虎跳崖看到了墨绿如黛的打印山,泾河从打印山脚下逶迤流来,仿佛白色巨龙蠕动在千山万壑中,然后虎跳崖前方的峰岭间消失了。
经受了一番艰辛,才看到了梦里泾河。
我们选择虎跳崖西侧下沟,那沟又深又陡。这一带千山万岭几乎都是,花草树木就长在千万年沉积的植物土上面,植被十分脆弱。由于山洪冲刷,石壁光滑,陡崖岩石,碎石满洼,脚踩上去如同登了滑轮,直往下滑,情急之时手抓住藤条树枝,哪知多是枯条败枝,你抓住的东西跟上你的身子来了,身不由己滑溜一截,本以为停在脚下石块上了,可那石快好像是谁有意做的陷阱似的,脚踩上去不是错位滑向一边,就是翻个个儿,我在挣扎中继续下滑,停不住,趔趄著跌倒还在滑,胡抓乱挖中衣服破了,手背出血,指节也肿了;树叶子看似很厚,脚一搭上去就不由你控制地移动了,如此狼败不堪连爬带滚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沟底,浑身湿热,如同淋浴了热水一样冒大气。
自然之神好像早就在此备好美境恭候似的,眼前的景观令人心里顿生欢喜,下山的惊险和痛苦的感觉一触美景刹那疗愈。
这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虎跳崖向西北伸出的一角,与沟底另一条突出的青山相对,百仗悬崖如二龙戏珠,堵住从另一条深谷流出的水缸粗的两股水流,青山外高山巍巍,浑圆如灰蓝色的花瓣,堵住二青山形成的峡谷河流。仰视环途,皆山,诸山如蓝色莲花伸展在苍宇下。嶙峋山崖上青松葱茏如洗,白色冰瀑如棉团黏在悬崖上,一块大石如楼堵在峡口,两边各有巨石形成“品”字,麻武方向汇集来的水,在我们刚下来的沟底东边形成蓝汪汪一湖春水,水下圆润光滑的鹅卵石在朝阳照射下波光潋滟,光辉耀眼。山岩下,小湖边,青青翠竹数丛,竹影不高,却焕发出了春天特有的淡黄淡绿色,令人心柔欢喜。湖水流经“品”字石丛,轰轰隆隆,玉液迸溅,雪浪四起。如此收气聚水、精致巧雅的山水福地却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人工雕饰的痕迹。如能于湖边结茅,摘一撮竹叶煮茶,石上宴坐品茗,或沐浴阳光,静待禅机,又有翠竹如佳人相伴,四山如莲花相拥,鸟歌虫咏水回响,自是人间逍遥者,陶渊明所求也不过如此吧。
竹子,十万沟泾河两岸的精灵
扫把人们见得多了,可是扎扫把需要的竹子不是我们在北方公园和南方山林里常见的那种枝干粗壮碧叶宽大的竹子,而是干细枝柔的毛竹,她们就生长在太统山及十万沟,也许到达这一带的路途太长太危险,竹子是这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早春,这里最美丽的是一丛丛、一簇簇青色中隐现草绿色春意的竹子。主干如筷子,旁支如剔牙竹签,如粗针细线,这种色彩、这种紧密、这种繁多如小柳叶一样的竹叶,在多数植物还处于蛰伏期,大地还没有完全苏醒的早春,最有风采,初见就让人爱恋、欢喜。十万沟的竹子是春天的使者,与百物和而不俗,有节有志,这里欣欣向荣的朝气和雅气首先我是从美丽的竹子上感受到的,旅友中那些俊俏的姑娘媳妇看到大大小小的竹林竹丛,眉飞色舞,高兴的“啊——啊——”感叹著,扶著竹子、拥著竹子、拿着竹子,做各种姿势拍照。据说宋代文豪苏东坡就酷爱竹子,他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五竹。”宋人杨万里诗曰:“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写出了文人骚客爱竹的心声;《红楼梦》中金陵十二美女之一林黛玉,她的潇湘馆的竹子就是她清丽挺秀高雅坚贞的象征;郑板桥更是个竹痴,一生爱竹画竹,实际上是借竹抒志。那么,泾河两岸这些美妙的竹子,自然也是泾河龙王的高雅志趣所在了,怪不得十万沟的泾河清净无染,如玉液似琼浆。此山是石山,此谷是石谷,此处河床上的石头也干干净净,丝纹清晰可见,好一段美丽的河。
清清泾河水,养得竹俊秀。既是目不识丁客,到此清流映竹的河岸,也会柔情如水,歌以咏竹,冒出几句斯文来。此是北国的正月,外头的崆峒平湖还被冰层覆盖着,而十万沟的河水早已解冻,清波荡漾,修竹簇簇。我不选山,不选石,就选水和竹子拍照留影,在我看来,泾河水滋润竹子,竹子烘托清流,清流竹影相映成趣,互衬志向,和雅非凡,漫步河边,我感到这是一条诗文儒雅的河。
雪消花,送君送到平湖去
如果说竹子是十万沟泾河两岸的精灵,那么雪消花就像一群仙女,从溪流形成的地方起身,一路陪伴泾河龙君直到崆峒前峡的沟口,与崆峒山近至咫尺,便消失了。
刚下山出虎跳崖下的山口,从麻武来的小河水向西涛涛流响,约百十米远,小河水汇入从打印流来的河水相汇向北奔流,岸边的雪消花也渐渐多起来,不仅河岸有,更高的路边灌丛中也有,而且密密麻麻一地芬芳。
最初我是在最靠近水边的裂石边沿的落叶中,看到了一朵朵半开半卷的像木槿花的花朵,当时并没有想到这是雪消花。在这么偏远的原始河沟里,是哪个情郎撒落了朵朵鲜花呢?除过河水流声,轻微的丝丝风声,没有谁能告诉我答案,此时朝阳已经升高了,河面上圆光万点,忽然间,我觉得此花曾是相识。哦,想起来了,数年前跟姚学礼老师去泾源县老龙潭上游,踩着泾河源头,浏览南小川一带风光时,在积雪中就发现了这种开在雪地上的花朵,宁夏朋友说,他们那里人称这种花叫“雪消化”,冰雪开始消融时,红的、淡红的、白的雪消花从雪地里冒出来,神奇圣洁,雪消了,花影也消失了。其实雪消花也算不上个正规花名,乡民们只告诉了我们此花开放的时间,就像有人叫男娃为牛牛娃一样;此花只有河河流域靠近河岸的地方才有,也只有泾河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如十万沟这样的沟谷经过时,才能见到她的倩影。今冬雪薄,虽然还在正月里,早已经没有雪了。在这里,最早了知十万沟泾河水暖的一是竹子,二是这雪消花。泾河从西向东在十万沟流了十几公里,而雪消花也跟随泾河龙君一路盛开。这花一窝二三株,一株三五朵,每朵五个花瓣,在淡黄、淡红、红白的几种花的花瓣上,从花蕊处网状延伸出许多血色纹丝,有的花高不足一寸,多数也就二三寸高,三五枚叶子,这种花像牡丹花,但比牡丹花小,叶子也比牡丹花窄许多。在静默的光秃秃的林子里,在厚厚的枯枝败叶上,雪消化开放遍地,地势开阔平坦处,简直成了雪消花的家园,令人惊喜万端。我想,邀三五好友,赏花听涛,临竹吹笛,体会春天的温暖、和谐、静美,该是多么惬意的人生美事啊!我还发现这些花朵的开口一律向着太阳,矢志不渝追求光明的雪消花跟葵花一样,朵朵向着太阳。到水温观测站一带,要过钢丝吊桥时,此花踪迹全无。花没有了,我也走出了十万沟,但我又怎能忘记雪消花的身影?她是花中的君子,在早春的泾河岸边,在险远、原始的深沟中她为这条河流炽情地开放,她是坚贞的仙女,绝非龙宫水族女子,正因为有她,龙君把千年冤屈早已抛到云外了,就让那些庸夫俗人继续瞎编吧,此去他也许是求道登仙了。
石头,河流中的奇葩
一路上,在欣赏翠竹、顾恋雪消花、远望山如花的同时,我的目光也频频注视过那些开在水流中的奇怪石头。
我不会鉴赏石头,但我觉得在十万沟清澈的泾河水中,石头如花美好。
激流汹涌处石头密集,如车轮伞盖,河流平缓、湖荡微澜处,石头如房如船;落差较大处,石头如岸如山。凡在水中央的石头,白的、青的、灰的、褚色的为多,多是质地细腻、密度高的花岗岩、大青石等,而结构疏松的丹霞石质一律在泾河岸边,如墙如山,规范著河流,泾河也以水的柔性洗刷著丹霞石的粗松毛糙。
我爱水爱河,爱了半辈子,今天才发现我最爱的是十万沟这一段的泾河水。激流滚滚浪涛涛,还是那么清纯,这种清纯与周围石山石质河床有关,与河流中这些石头有关,他们参与呵护过滤了泾河水,使其丽质清纯。本来我算不上喜欢石头,像贾平凹那样到处倒弄石头,自言石痴的文人,我更不敢比了,可是,到了十万沟泾河边,看到这些自然滚落河流中的自然石头,我怦然心动了,我高兴地走上这块石头坐一坐,跳上那块石头站一站,忍不住用手去抚摸;站在河流中的巨石上,我向上游望望,向下游瞧瞧,不失时机地拍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对无知的远方好奇,其实,我好奇那些石头,因为他们在河中央,使这条泾河更美更丽更有诗情画意。泾河中的大小石头奇巧而不雷同,有的石头如水立方斜栽于河流中,四面平直高大如房,有的如硕大的骨髅,眼眶望着上游,仿佛不愿离开故乡热土;牛头马面,羊角猪头,鸟蛋刀石,若要对号,总有几分相似。
在十万沟的泾河上,我还看到了两快巨大的怪石。其一是珊瑚岛链石,周围是一圈连着的金形山,中央盛着近两米见方的河水,有点像个石碗,又霍霍牙牙不太像,我怀疑是什么底座或石水缸;另一块硕大的褚色石头,上面有青色水晶色斑斑点点,石头中间有近一尺深七八寸宽的曹沟,横面成很规则的弧形,这不像是自然冲刷形成的石头,很像打磨过似的,是石像的残躯还是原始文明的遗物,由于匆匆而过,未及细辩。
泾河上的这些大小怪异的石头,正是游人观景揽胜、赏山色水光的地点,当然也是赋诗留影的好景观。
神仙大搬迁,拯救生命传递信仰的河
大约是1999年吧,我到麻武的石家沟、城子时, 听到同样的故事:古代时打印山曾经遭遇过火难。传说一天夜里城子的财主梦到两个青衣人进门来,说他们正在向崆峒山搬家,他们要向财主借七头大肥牛驮运东西,财主就答应了。天亮后财主要求伙计赶牛去耕地时,才发现七头牛浑身出水,大口出气,颤抖不已。不久,打印山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期间,附近人夜夜听到鬼哭狼嚎,打印山一带焦尸遍野,连空气中都散发着焦臭味,大火烧了数月,后来崆峒山成了承载信仰、佛道神仙居住的主道场,宝刹如林,仙烟远溢,盛名远传,而打印山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至今,打印山黑青黑青的,就是在植物茂盛的夏季,你看那山,还是绿中带黑,是一种黛绿色。那场大火果真发生过的话,那些神仙信士,那些山林动物只能从眼前这条河流逃生去崆峒山了。看来十万沟这段泾河,还是承载传递黄土地人的信仰、拯救火难的文化之河。
在十万沟这一段泾河岸边,我虽然只用了两小时匆匆走过,我却六识并用、比较专注地解读了这条河流,我满腔热情、用真情拥抱了这段泾河,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泾河,是泾河的真身。他清纯、浪漫、儒雅,潇洒,文明而诗意。
说实在的,从大阴山到崆峒前山——崆峒平湖尽头的这一段泾河,并不是穿流在窄窄的深沟里,她实际上是在地势平缓的“u”形深谷的谷底,从从容容潇潇洒洒风流倜傥地流着。看那些像河流又像湖泊一个又一个相连着的蓝宝石绿宝石一样的连锁湖荡,看那些茂林修竹,看那些遍地开放的野花的美丽,还有那些石头,若不是龙王好之爱之,喜欢挪腾,那些石头怎会奇葩一样成列于泾河中令人眼光惊异呢?当然还有听起来并不怎么轻松的神仙大搬迁的故事。至此,我知道了真正的泾河是什么样子,她是怎么在思想中理想追求中流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