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响傍通的含蓄美
含蓄美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即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画。据说古代画家画“深山藏古寺”这句诗意时,就不画寺院,而只画了那云雾缥缈的山村间一个老衲在溪边汲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了含蓄美,才能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徐志摩的诗歌比较含蓄,但不流于晦涩。从总体上看,尽管徐志摩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其单纯的信仰:爱、自由与美,但他并非对此进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呐喊,而是将之寄托于对雪花、康河、婴儿、明星等美好形象的礼赞中。《黄鹂》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著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实写黄鹂,虚写诗人的感觉:感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把展翅飞走的黄鹂与春光、火焰、热情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写“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恋人,但诗人却不直接去抒写对恋人的思念,而从对山中光景的关心写起;不直写“我”想去见恋人,而是化一阵清风,将针叶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轻轻地不扰乱她的睡眠。这种构思含蓄地将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甜蜜的思恋全都表现出来了。《再别康桥》中,诗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清新雅洁的意象美
作为一位富有浪漫气息的诗人,徐志摩对自然的偏爱比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理想分不开。他认为生活是痛苦的,只有自然是纯洁的,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最好的办法是回归自然的单纯,与老庄的返朴归真有相通之处。他的诗歌意象大都是一些轻盈、纤巧、空灵、飘逸的自然意象,如风、云、月、星、雪、莲等,尤其是“云”这个意象,在其诗中出现率极高。有“云彩”、“白云”、“黄云”、“乌云”、“云影”、“紫云”、“绯云”、“褐云”、“云涛”、“云潮”等,真可谓在五彩斑斓的云海中云游,直至最终消失在生命的云端。在《沪杭车中》他连用九个意象“烟、山、云、影、水、桥、橹声、松竹、红叶”构成了一幅艳色秋景画,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优雅柔美的意境美
作为一位追求完美的性灵化诗人,徐志摩作诗当然不会忽视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分诗作,都有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艺术构想十分奇特,通过一朵雪花在半空里飞扬去寻找它的去所,最后终于选定了着陆点,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实现的热切渴望。诗中快乐的雪花形象是诗人的自况。她在半空里娟娟飞舞,潇洒自如,当找到他所向往的去所清幽的花园时,立即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通过这种生动的比喻和象征,从而构成了一个清新、幽雅、柔美的意境。《月下雪峰影片》写杭州的雪峰塔影,虽二节八句,但情与景融为一体:“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朦胧深幽的湖光山色,是诗人心灵的创造,又是月夜特有的境界,可谓“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有机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