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共同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第14轮磋商在越南举行。消息显示,两个月后,第15轮谈判即将在天津举行。不到3个月的时间RCEP已展开多轮谈判,可见成员国期待尽早达成共识的迫切。
而反观亚太地区的另一个谈判机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却由于美国国会迟迟未能通过。
作为涉及同一地区的贸易协定,RCEP与TPP难免被拿来比较。前者大有建构成功的势头,而后者还在“卡壳”阶段;前者谈判中,中国发挥着关键作用;后者则被奥巴马视为其重要政治遗产;前者磋商目前不包括美国,而后者则不包括中国。这两个机制,颇有些中、美角力的味道。那么,RCEP与TPP究竟前景如何?
就TPP来看,“卡壳”状况似乎短期内不会被改变。当初奥巴马强力推动TPP,主要是想以此作为其亚太外交和经贸政策的主打内容,作为遏制中国发展、阻止中国崛起的新工具。据说,奥巴马一句“这是打败中国的办法”,就可以让原本扯皮不断、吵作一团的美国政客达成一致,由此可见美国国内对TPP寄予厚望。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美国《洛杉矶时报》曾发表一篇题为《中国是奥巴马推动环太平洋贸易协定的王牌》的文章。正是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之下,TPP才能够进展迅速,也才能以各种借口将中国排除在外。
不过,在“大选秀”上,奥巴马可能的继任者都公开反对TPP。不仅共和党候选人“正常”反对,希拉里也迫于选情而被迫反对——因为TPP会导致美国一些工人失业,在新总统上任前获得通过的可能性不大。
于是,目前TPP大概会面临两种状态:缓慢通过与通不过。如果是后一种结果,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本月初指出的那样:美国在亚洲的声誉将岌岌可危。毕竟,很多TPP谈判国都是顶着国内反对跟着美国在干,如果这事儿没成,那无疑是在说“大哥不行了”。而即使新总统上任之后,几经周折最终通过了TPP,但美国政治体制下的一些弊病,如国家机制运作效率低等 “不靠谱”行为早已被世人悉知。
本来是由美国主导的协议,如今看起来却成了自曝己短的“陷阱”。而这一切,其实是美国国力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具体反映。现在已经不是一国独大的时代了,解决问题也不再只有一种办法。尤其在亚太地区,新兴力量崛起迅速,随着实力的增强,随着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加速,这些国家自己办自己的事,构建一套更合自己利益的贸易体系,也在情理之中。在TPP受阻、又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他们有足够的动机大力推动RCEP的发展。
RCEP覆盖了亚太地区16个国家,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一旦这一体系建成,成员国将拥有更加广阔的贸易空间和产业升级压力,这将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并且,RCEP还有望与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等战略形成配套合力。更紧密的亚洲经济合作,更完善的贸易机制,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亚太地区都是重要的机会。
说到底,TPP不是中国错过的一趟班车,即便TPP成熟了,中国也不会因此丢什么分。因为世界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TPP谈判国中多数重要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想要遏制中国,TPP只怕难以做到。如果某些国家实在要顺着这条逻辑走下去,那必然是未伤人、先伤己。
TPP“卡壳”,RCEP崛起,山姆大叔该认清这新时代的现实了。
运营人员: 冯玉鹏 MZ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