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来的时候,我翻箱倒柜地几乎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看了一遍,准备挑几件自己平时喜欢穿的衣服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可能穿的衣服虽然不少,但挑来挑去我只挑出了几件中山装,这几件衣服有的是近几年才做的或买的,有的却已经穿了很多年了。有一件还是我在高中时穿过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中山装。
我们家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人家,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由于我的兄弟姐妹多,不用说我们一年到头几乎穿不上一件新衣服,父母更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父亲是生产大队的一个小干部,我记得父亲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纱卡褂子,肘部和领子还打着颜色不一致的补丁。褂子上有四个口袋,上下各两个,每个口袋上边还都有一个布盖子,布盖子上还有一个纽扣洞。平时,不管是去大队做事还是在家里劳动,父亲老是把褂子面前的五个纽扣和口袋上的纽扣全部纽上,左边上部的那个口袋还要插一支钢笔,这显得父亲端庄严肃整齐。加上父亲平时又不苟言笑,更让我们觉得父亲的威严和认真。那时候,我们乡下人穿衣服根本谈不上穿什么类型的服装,能有衣服穿就很不错的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穿的褂子就是中山装。
过去,按照我们农村人家的习惯,弟弟妹妹穿衣服都是接着哥哥姐姐们穿过的衣服,我们家也是这样。父母给大哥做的衣服,大哥穿不上了就给了二哥穿,二哥穿不上了就给三哥穿,三哥再穿上一阵子,最后这件衣服就轮到我穿了。当然,大哥穿过的衣服轮到我穿的时候,上面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了。有的时候,衣服还没轮到我穿,衣服就坏得实在不能再穿了,只好把它扔掉。我们穿的衣服跟父亲穿的也有所不同,褂子上常常只在左上边有一个口袋,听说是当兵人穿的服装,也就是军装。我的哥哥姐姐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都接受着革命传统教育,喜欢穿军装既然也是受到革命思想教育的影响。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农村分田到户的政策,不仅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思想观念也变得开放了,身上穿的服装当然跟着多样化起来。 80年代中期我到一所离家三四十里的中学读高中,因为是第一次离家外出,又是个快到成年的人了,出去总不能穿着破旧难看的衣服吧。加上这时候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也有很大的好转,父母就让刚学完裁缝手艺到城里开裁缝店的一位姐姐给我做件新衣服。快要开学的时候,姐姐专门从城里赶回来把一套新衣服送给我。我打开上身穿的褂子一看,上下各有两个口袋,每个口袋上还带着布盖子。这不跟父亲穿的衣服是一样的式样吗?我问姐姐这叫什么衣服?姐姐说,这就是中山装啊,是我自己做的。我把中山装褂子穿到身上并把面前所有的纽扣都纽起来,衣服真是合身,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的,感觉自己也像父亲那样的端庄整齐有精神。家里所有的人看了我穿上一套中山装也都说好看。于是,到了开学那天,我就穿着这套中山装去了学校。这也是我第一次穿着中山装离开家门求学。
到了学校尤其是在我们班上,有时我留心看看,其实像我一样身上穿中山装的同学就那么几个,女同学就不必说了,大多数男同学有穿西装有穿夹克的,特别是来自城里的同学,他们穿的都带点“洋气”。 我们几个穿中山装的都是来自农村的,当然也就显得有点“土”。不过那时候,我真的不介意自己的穿着,跟别人我也从来不比较,我总是觉得身上的中山装很合身穿得正好。由于我那时自己也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这件中山装几乎天天不离身。过去,一般情况下,每个星期学校只放星期日这一天的假,因此,大多数的星期日洗中山装就是最重要的事。但如果遇到下雨衣服无法晒干,中山装只好不洗了,星期一照常把它穿在身,一穿又是几天。如果实在脏得不行,我就把备用的一件穿了好几年已经跟身材不想称的黄军装拿出来穿一两天,等中山装洗了又晒干了,我马上把它换上身。
转眼到了高三年级,这一年我已是19岁的成年人了。过生日的时候,在城里开裁缝店的姐姐给我做了一套西装。我问姐姐怎么不给我做一套中山装呢?姐姐说,现在已经流行西装了,穿中山装的人不多了,像你们青年人更应穿西装啊。可是,这套西装我只穿了两天就又换上了中山装。大概我深受家庭或者说就是父亲的影响吧,西装穿在身上老有点轻飘松散的感觉,我似乎不喜欢西装那种敞胸露怀没有领子的式样。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坐在我前面的一位女同学竟然对我说,你穿中山装比穿西装好看,显得端庄大方严肃有精神啊。这真让我没想到我穿中山装还引起了女同学的注意。高中毕业的时候,这个女同学还送给我一张照片。但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知道是同学之间的一般来往。不过,因为受过女同学的夸奖,我倒更喜欢穿中山装了。
走上社会后,一直到今天,不管是做什么事情,我都改不了穿中山装的习惯。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我都穿中山装。有时候,如果我在商店里买不到合适的中山装,我就请已经退休不再做裁缝的姐姐做。而且,我还把曾经穿过的几件旧中山装都好好地保留着,甚至有时还拿出来穿一穿,回忆一下过去的岁月。
不管怎么说,中山装是我这一生的最爱穿的服装,它给了我积极向上的精神给了我生活的力量。 (征文选登)
作者:朱乃洲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