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的便利商店发展没有想像中的快速,其原因有很多。(图/7-ELEVEN提供)去(2018)年 1 月,由 7-ELEVEN 所推出的全台第一家无人商店出现了,不过从初期的天天爆满,到后来的人潮稀疏,让统一超商于近日决定暂时搁置无人店了!究竟是否因为无人商店没有人的温暖,还是因为有部分像是热食的商品无法提供结账,亦或是因为结账的方式受限,还是无法得到立即的回应,因此而不受消费者的喜爱。这些当然都是其中的原因,但相信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无人商店确实没有提供比“有人”的商店,还要更好的服务体验与优惠(多数人会认为,自助服务理应将解省下来的人力成本回馈给消费者)。有网友分享说,7-ELEVEN 的 X-Store 无人商店一定要用 icash 而不够人性化,再加上结账碰到问题,没人可以问,很麻烦。而大润发无人店也需要透过专属的 App 才能进入店内与结账。而记者的观察是,大家还不适应无人商店的结账模式,且结账程序有些繁琐(例如限制绑定该无人店的App),若面对机器结账没有比较快,不如选择有"人'的店,至少店员还会告知促销资讯、发票是否打印、是否打统编,因此“服务”是个重点, 行动支付也确实设下了门槛,让年长者与学童无法使用消费。▲有人的温度,是多数人习惯的在外购物模式。(图/记者刘士成摄)目前尚无法以 7-ELEVEN 选择停止营运无人店的决定,来衡量到底台湾适不适合发展无人店。主要原因有几点,其一是虽然 7-ELEVEN 刻意在相邻十步左右的距离,一左一右开出“无人店”与“一般门市”两种店型,来测试哪边的人潮较多,但因为只有一家无人店,用来作为衡量主要依据当然不准确。目前全台的无人店实在太少且屈指可数,记者觉得目前大润发最为积极,虽然其无人店也是乏人问津,但卖场的无人结账区中,人潮还算不错,让不喜欢排队的消费者,多了一个简单结账的选择。不过目前他们在自助服务区提供庞大的人力来协助,显然初期的策略上还是先让民众习惯自助消费,而不是用来节省人力成本。站在科技面的角度,记者想分享讨论的是,虽然包含7-ELEVEN在内的无人商店,拥有像是行动支付、脸部辨识、IoT 等相关技术,但似乎都只是用来应付消费者付款、门市补货而用,并没有提供消费者与经营者更聪明的消费体验与节省成本问题。举个例子,消费者在进入无人店时,就应该接收到推播于 App上,收到商家的促销资讯,以及建议的购买商品清单。以上都可透过物联网、大数据与 AI 技术来达成。选择商品完要结账时,经过脸部辨识或会员卡,系统能出现消费者的会员资讯,透过之前的消费资料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主动的提供建议修正的购物资讯。例如告知这次所购买的牛奶数量过多或过少,是否要再调整,还是改推荐更优惠的牛奶品牌,亦或是有第二件半价或买一送一的优惠。系统也应主动地询问是否需要开立发票或统编(依据过去的消费资讯带出资料),让消费者直接选择Yes or No,而不是要繁琐的自行输入资讯。此外,电子标签与 RFID 也是无人商店该提供的重点技术;记者今年在 CES 展中,就体验了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应用。举例来说,消费者可以随时将产品取出扫描该生鲜的产地与保存日期,商家也能随时透过系统调整售价(如快过期时),或许初期建置成本较高,但长期来看不但可以省下宝贵的人力成本,更可让一切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