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爽报娱乐新闻 YesDaily.com




杨永美:太虚大师

发布时间:2024-11-24 爽报 YesDaily.COM 211

太虚,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字太虚,别号悲华。1890年,生于浙江海宁县长安镇的一户中产家庭。一岁时父亲病逝,五岁时年轻的母亲再嫁他乡,小淦森由外祖母周氏抚养。

外祖母周氏是个虔城的佛教徒,带着小淦森在城郊一座小庵院,修道念佛,日日食素诵经,烧香添油。小淦森耳濡目染,深受影响。1904年,小淦森在苏州小九华寺出家,剃度为僧,法名唯心。不久,他随师前往拜谒主持镇海玉皇殿的师祖奘年老法师,奘老替他立下“太虚”这个后来闻名遐迩的名字。

进入佛门,太虚阅经修行,广结好友。结识佛门同道华山、栖云法师等,与广东国民革命党人和江西一带的进步人士过从甚密。他大量阅读当时流行的新潮书籍,如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新民说》、谭嗣同的《仁学》等著作,眼界大开,逐渐生起了以佛法救世救人救国救民的心愿。高僧们见太虚才华不凡,对他特别器重,刻意栽培。成长起来的太虚,佛学造诣远远超过同辈。

1931年4月,太虚当选中国佛教会执行常委,接管中国佛教会。是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入侵东北三省。太虚进行各种护国演讲,义正辞严斥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行径。号召佛门组创“佛教青年护国团”,希望佛教徒承担起维护正义的责任。

1932年,太虚来到重庆。在重庆佛学社、重庆大学、四川第二女师、巴县监狱演讲《心经》和《瑜伽菩萨戒本》。听了太虚大师的演讲,重庆市公安局长何北衡等政要数百人皈依。

在重庆,太虚得知刘湘注重对外交流,曾派僧人游学西藏、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在文化、商贸上与藏人来往密切。太虚便设想创办一所汉藏学校,促进汉藏文化交流和建设。刘湘立即响应,下令征收了缙云山附近九所庙宇的庙产,作为办学的固定资产。在刘湘、潘昌猷、何北衡等人支持下,是年初秋,太虚在北碚缙云山创办川渝第一所佛教高等教育学府——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设普通、专修二班,招收藏、汉学僧。刘湘担任名誉院长,太虚任院长,专门培养宣传汉藏佛法人才,联络汉藏佛教上层人士,交流汉藏文化。

太虚在开学典礼上,随兴赋诗:温泉辟幽径,斜上缙云山。岩谷喧飞瀑,松杉展笑颜。汉经融藏典,教理扣禅关。佛地无余障,人天任往还。

冯玉祥将军上缙云山与太虚晤谈。冯玉祥见缙云山僧众学习藏文很是感慨,作诗曰:“西藏关系重,藏文宜先通。革命四十载,边疆成化外。外刽得侵凌,国权遭损害。政府应力助,训练好人才!”

蒋介石与太虚为同乡,两人有过多次交往,曾多次请太虚讲经说法。南京政府西迁重庆,蒋介石派人专程前往缙云山,与太虚法师商议开发川康藏边区佛教文化和宗教管理事宜,太虚极力陈辞汉藏文化沟通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太虚的弘法也进入了救国抗战的新阶段:弘法抗战。汉藏教理院的教学研究,坚持领导新佛教运动,号召全国佛教僧侣必须以苦行的刻苦耐劳与藏密佛教金刚勇力的勤勇精进,作为复兴中国佛教的精神素质,去实现护教救世、护国救人的宏大事业。把护国与护法、救国与救教结合起来,配合民族抗战而开展实际有效的弘法工作。

太虚还通电呼吁加强中国佛教会的领导组织,以对抗沦陷区的文化殖民统治。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救护队、治疗队、慰祷队、宣传队、输送队、掩埋队等救护团体。重庆罗汉寺成立“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相继成立“国际佛教步行宣传队”“重庆市僧侣救护队”,积极投入抗日爱国和救死扶伤活动。举办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为死难同胞做法事超度。

汉藏教理院成立“汉藏教理院防护队”,开展军事训练。太虚动员师生说,当前国难当头,外患日亟,吾辈僧人也是国民之一分子,理当作好准备,随时奔赴前线,以尽国民天职。在北碚发表演讲:“全中国对日抗战,虽中国牺牲甚大,人民所蒙痛苦甚深,然为整个国家人民计,若中国能统一抗战到底,则胜利必属于我们……”。

在汉藏教理院,太虚不仅主讲了《真现实论》《中国佛学》和《我的佛教改进运动史略》等课程,邀请于右任、冯玉祥、孙科、孔祥熙、马寅初、剪伯赞等五六十位中外名流到院演讲。郭沫若诗赞太虚:“内充直体似寒泉,淡淡情怀话旧缘。长忆缙云山下路,堂堂罗汉石惊天。”

在此期间,太虚为抗战到处奔忙,担任抗战组织的领导职务,出访接待国外佛门僧团活动。1940年春,日本侵略者企图切断滇缅国际援华路线,缅甸派出以国会议长巴宇伦为首的访华团来重庆访问,太虚主动承担接待任务,出面主持欢迎会,并陪同来宾到各地考察,嗣后又拜谒蒋介石,太虚面陈蒋介石以佛教团体名义回访缅甸,以加强国际反日阵线,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是年深秋,太虚率领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出访东南亚,前往安南(越南)、缅甸、印度、锡兰、马来西亚等国宣传中国抗战,戳穿侵华日军造谣“中国无佛教”的谎言,争取国际佛教徒对抗战的同情和支持,受到泰戈尔、甘地和尼赫鲁等国家首领和文化名人的接待以及人民的欢迎。

第二年夏天,太虚率团回到重庆,在缙云山和北温泉,展出了各国政府、法团、佛教信众赠送的珍品100余件。

抗战胜利后,太虚回到了上海。1947年3月,太虚在上海玉佛寺召开中国佛教整委会七次常会,筹备5月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不料太虚大师突然旧疾复发,医治无效去世。

5月25日,中佛会整委会、中国佛学会等在南京毗卢寺举行全国性追悼大会。到会代表千余人,会场满悬挽联达五千余件,同时全国各地纷纷举办追悼活动。

据传,太虚弟子在海潮寺将太虚肉身火化,拾灵骨,得紫色、白色、水晶色舍利三百余颗,而心脏鲜活,满缀舍利,确乎神异。证明大师愿力之宏。太虚大师生前留下了七百多万字著作,供后人学习研究。

如今北碚缙云山,竖立着太虚大师塔,上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的挽联:

“智通三藏,机应五乘,旷代高僧传千载。

学贯古今,名扬中外,四海弘法第一人。”


标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