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要来了,不少朋友请我支招如何防晒;还有人特不理解:天天阴天下雨,怎么会晒伤?防晒,究竟怎么做?
防晒:每季都要抓
-
造成人体皮肤损害的紫外线根据波长不同分为 UVA 和 UVB 两种,且紫外线的能量有季节差异,UVA 在春季最强、UVB 在夏季最强。
-
UVA 是长波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最大,可以直接穿透表皮到达真皮浅层,可引起各种光敏性疾病,也是引起皮肤光老化、甚至皮肤肿瘤的罪魁祸首。各种即便阴天下雨时,UVA 也可以穿过云层到达地面。UVB 是短波紫外线,穿透能力不如 UVA,主要对表皮造成损伤,如日晒伤。
-
只要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不论季节、天气,都应该进行防晒。
防晒:不单防晒霜,全面才王道
-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防晒霜,其实防晒方法多种多样:
①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应该避免这个时段出去;
②选择合适衣物防晒,能长袖不要短袖,能有立领不要圆领,且不同质地和厚度的衣物紫外线防护系数不一:聚酯> 羊毛> 丝绸> 尼龙> 全棉,潮湿了的衣物防晒能力明显变小。
③宽边帽、太阳镜、遮阳伞都是防晒的有效方法。
这些方法要记得一起用哦!
防晒霜:“防护罩”与“魔术师”组合
-
皮肤科医生对理想防晒霜达成共识,最好能够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全波段防护;②安全性、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俱佳;③无刺激、无毒性;④具备防水抗汗功能。
-
市面上任何一款防晒霜,所含有防晒剂成分基本固定,只不过根据产品需求进行不同成分配伍。中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罗列了28种防晒剂,大概分为两类:
物理防晒剂:如同贴身“防护罩”,通过物理遮蔽、折射和反射光线而达到防晒效果,常用的是氧化锌和二氧化钛。
化学防晒剂:更像一位“魔术师”,吸收紫外线,并通过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皮肤表面的一种热能而释放出去。
-
此外,还有一种新型防晒剂:也称生物防晒剂,是市面上宣传的热点之一,如β胡萝卜素、VitC、VitE、硒、绿茶多酚、烟酰胺、维甲酸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不过这类防晒剂也可口服来防晒哦!
就目前市场上而言,化学防晒剂的成分占大多数,是各种防晒霜里的主力军。
防晒霜:怎么选 怎么用
-
SPF、PA 指数代表什么?
SPF及PA 是市售防晒霜常见的两个指数。SPF是防护UVB能力的体现,指对受到防晒产品保护的皮肤表面引起最小晒斑所需紫外线能量与对没有防护皮肤造成相同红斑所需紫外线能量之比,简单讲就是防晒红的。比如说:不涂抹产品时,在太阳下晒1分锺就会发红,涂了SPF30 防晒霜后,在太阳下晒30分锺后才会出现皮肤发红。PA 针对的是 UVA,指引起受到产品保护的最低皮肤色素沉着所需能量与未经保护而产生相同色素能量之比,简单讲就是防晒黑的。PA和SPF一样,也是一种防护能力的标示。
-
不同人群对防晒剂选择:
室外工作、高原人群、孕妇均是需要防护的重要人群,只要无防晒剂过敏,便可放心使用。日常出门建议使用 SPF15 左右、PA++左右的防晒霜。有人宣称防晒从娃娃抓起,确实有研究证明,18岁开始长期规律使用防晒霜,可减少50%黑素瘤和73%恶性侵袭性黑素瘤发生。
但是对于6个月以下儿童使用防晒剂需遵从医嘱,因为防晒剂安全性试验尚未涉及小于6个月儿童;其人体功效试验也多是在成人进行。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防晒的话,采用遮阳伞、防晒衣这些手段为好。
防晒常见误区
-
指数越高越好:
日常生活中,选择 SPF15 左右、PA++可以了。首先,过高指数造成人为减少重复涂抹频次,反而影响防晒效果;其次,指数高产品一般复合配方了不同防晒剂成分,引起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几率相对高;第三、高指数防晒剂的光稳定性和实际防晒效果密切相关,而其光稳定性评价方法尚在摸索中。当然,如果要进行长时间的室外活动,可以选择防晒指数高一些的防晒产品。 -
涂抹过薄:
防晒霜中的物理防晒成分会稍显油腻,所以很多女生用的时候都只涂很薄一层,这样是起不到防晒效果的。按防晒剂人体试验国际标准,其使用量 2 mg/cm²,该厚度和 1-2 张 A4 纸厚度差不多呢!调查表明,大部分人习惯使用剂量仅约 0.75 mg/cm², 仅三分之一,这是远远无法达到产品包装上所承诺防护效果,为了达到标示效果,一定尽量涂厚哦! -
看到太阳才涂:
化学防晒剂是防晒霜的主力军,因此,需要给它们与皮肤足够时间产生化学反应,这样才能发挥功效。所以一般推荐出门前20分锺涂抹好。 -
不重复涂抹:
由于汗液稀释、防晒剂自身降解及相关成分不断与紫外线反应等各种原因,一般的防晒霜在两个小时左右就会失效,所以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需要每隔两个小时就涂抹一次。 -
要用卸妆油才能洗干净:
物理防晒剂颗粒相对较大,需要仔细清洁,但现在颗粒越来越细,因此使用一般洗面奶即可清洁干净,无需专门卸妆。
-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