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办法,扩大了成员机构融资空间,将开发性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自动质押融资余额上限由实收资本的2%提高至4%,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由实收资本的2%提高至10%,城商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由实收资本的5%提高至15%。
人行负责人表示,由于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实收资本少、准备金规模小,为避免遇大额清算指令时出现排队现象,其融资空间上调幅度相对较大。此外,人行可根据宏观审慎管理需要和成员机构个体情况调整有关参数。
新的管理办法将自2018年1月29日起实施,原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负责人称,由于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触发条件是金融机构临时耗尽全部准备金仍不够清算所需,启用门槛较高,因此本质上属于清算便利安排而非流动性工具。而且,由于绝大多数融资为日间透支、日终偿还,对基础货币总体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人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管理。
新的管理办法还统一自动质押融资利率,日间和隔夜自动质押融资利率均按业务发生时的隔夜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确定,其中日间融资利息按小时计算,隔夜融资利息按实际占款天数计算,鼓励机构缩短资金使用时间。
同时,还扩大质押债券范围,将合格质押债券范围由国债、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扩大到人行认可的地方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
自动质押融资业务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清算账户资金不足时,通过系统自动向央行质押债券融入资金完成清算的支付系统支持机制,有助于减少清算排队现象,保障支付清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