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校园欺凌,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校园打架事件,但欺凌的范围可不仅仅是这。北京中小学校园欺凌调查显示,超四成学生曾被叫难听绰号。18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其中一份针对北京中小学校园欺凌情况的调查显示,46.2%的北京中小学生有被故意冲撞的经历,40.7%的中小学生有被叫难听绰号的经历,18.6%的学生有被同学联合起来孤立的经历。调查显示,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遭遇更高频率的欺凌;男生比女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
18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7教育蓝皮书。蓝皮书对北京市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进行调查后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遭遇更高频率的欺凌;男生比女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普通学校比优质学校学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外地学生比北京本地学生更多遭遇欺凌;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儿童更多遭遇欺凌,主要体现在关系欺凌,即遭受同学联合孤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第101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名誉是指人们对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能以及其他素质的社会综合评价。
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权。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高中中学小学,早在几十年前就有, 近些年由于网络发达,媒体比较发达 ,有不少人喜欢上传社会事情,上传者多了起来,所以大家网上发现的线索就多了起来。校园暴力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僻静处。 原来媒体不发达时候,校园暴力,发现超多。
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与心理教育,由于很多国家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