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一笼小确幸官方承认上海门店集中闭店整顿的事实。7月22日,有消息称,上海多家一笼小确幸门店几乎同时闭店,且均对外称闭店原因为内部整顿。在这之前,有不少网友反映,前往一笼小确幸门店就餐后,开始出现腹泻、发烧等不适症状,并怀疑一笼小确幸的食材不新鲜。主打小清新风格的“网红”餐厅一笼小确幸因食品安全事件集中闭店的消息,让这个诞生刚一年多的“网红”餐饮品牌陷入危机。
上海门店集中关闭
7月23日,上海市食药监局确认,一笼小确幸虹口龙之梦店等4家门店被消费者投诉在用餐后发生胃肠道不适。目前,有关区域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一笼小确幸上海地区所有9家门店及中央厨房停止生产经营,查封相关食品及原料等,并对事件的原因展开调查,对相关食品进行送检。另外,上海市食药监局已经要求网络订餐平台下线一笼小确幸所有上海门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从严对该单位的违法行为做出行政处罚。
短短几天时间,申城就有两家“网红美食”深陷舆论漩涡。先是由于涉嫌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一些顾客食用之后引起肠胃不适甚至上吐下泻,港式点心糖水铺“一笼小确幸”所有门店被监管部门责令停业。紧接着,“网红”火锅品牌“哥老官”也惹来麻烦,其新开张的杨浦滨江百联门店因为营销活动失控,开业仅一天即遭监管部门喊停。 ? 最近几年来,频繁冒出的“网红美食”成为申城餐饮业界令人瞩目的新现象。咸蛋肉松青团、喜茶、丧茶、阿大葱油饼、鲍师傅、仰望包脚布等等美食品牌,都曾经引发社交媒体的疯狂传播,以及线下门店的排队抢购。这些“网红美食”的走红一般都有以下特征:主要依靠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传播一夜成名,随后线上和线下形成互动共振,社交媒体的传播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实地品尝的顾客又进一步刺激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 “网红美食”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在于他们对社交媒体传播规律有着敏锐而精准的把握。通过精心的营销创意,要么巧妙地搭乘了某种社会情绪的“便车”,要么精准地引爆了某种引而不发的社会心态,从而使品牌形象迅速获得目标群体的认同。以这次出事的“一笼小确幸”为例,甜品店、港式点心店司空见惯,新创品牌并不容易打开市场。“一笼小确幸”把80后、90后群体确定为目标消费者,进而瞄准了这一群体中普遍推崇的清新风和文艺范。“小确幸”一词来自村上春树的一篇文章,在台湾地区成为火爆的流行语。随后,这一流行语传入大陆地区,成为80后、90后文艺青年的口头禅。可见,这一品牌名称的选择别出心裁,一举贴上了村上春树、台湾、小清新、文艺范等多重标签。在门店形象包装上,“一笼小确幸”更是“武装到牙齿”,从门店颜色选择,到标识(LOGO)设计,再到员工服饰,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点餐菜单,每个细节都把小清新和文艺范做到极致。这种个性鲜明、风格浓烈的品牌形象,精准地击中了文艺青年的心坎,一个“网红”美食品牌随之火热出炉了。 ? 通过争当“网红”把自己炒作成知名品牌,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定位准确、策划精准、营销得力,新创品牌完全有可能成功抢跑,脱颖而出。然而,品牌竞争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长久的耐力和强劲的后劲。通过富于创意的营销和包装出奇制胜之后,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商品和服务的品质上面。令人遗憾的是,“一笼小确幸”在抢得先手之后,后手的品质并没能跟上。从顾客发表在网上的评价看,“一笼小确幸”的港式点心和甜品品质一般,跟同类商品相比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还有顾客给予差评,认为食物的品质跟精致的包装不匹配。还有人直言“一笼小确幸”是专宰文艺青年的地方,情怀只是诱饵,诱人上钩之后狠宰一刀才是实质。包装精致、品质平平,这种“一条腿走路”的做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