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说自然有不少缺憾。但已经够好,文字流丽,情节规整。最难得的是我在其中能看到张爱玲式的感知。用张爱玲来夸人,在别人看来可能已经泛滥了,但我对这个类比是很吝啬的。张爱玲在我看来最了不起的一点不是她的所谓洞察人性,而是她的修辞:张爱玲非常擅长使用联觉,而且不是那种“闻到了阳光”式的初级联觉,而是不出现提示,直接把两种感觉搭在一起,造成五种感官交错混乱造成的跳脱的效果,而且这种感官的偏移还和文本本身是融洽的。例子在她的小说中比比皆是。这点和巴别尔特别像(后者也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所以张在我看来首先是个文体家。林的小说也有这样的气质,有些修辞并不融洽,但惊艳的地方远远多于缺憾。整个小说除了开头的一个预叙和结尾一个场景外,几条线穿插(漂亮的被诱奸的女孩-家暴受害者-长相难看的女孩儿),看似混乱但其实非常清楚。虽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叙事手法,但撑住了整个故事。有些行文方式近乎亨利米勒。虽然有些地方写的过于简单或说想当然。但写一个这样的长篇是非常艰难的。作为第一个长篇也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房思琪所在的世界里,文学对她没有任何帮助,也再难有帮助的可能。在我们所在的世界里,尽管作者最后自杀,这小说仍然在现实世界里可称武器。我不太想提什么让大家都知道身边有无数个房思琪或者避免出现下一个房思琪这样的话。这些话没错,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这小说中的文学有多无力,在现实中它的拷问就能有多有力。纳博科夫一个虚构的洛丽塔让恋童真的成为一个被严肃对待的问题(虽然在我看来这不是这本书的重点),艺术作品的道德作用是不可被忽略的。艺术作品的位置不是卫道士的位置,而是道德家的位置。后者在于拷问我们所使用的道德标准的到底是否正确,又有何问题。
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台湾26岁才女作家林奕含4月27日住处上吊自杀身亡引起岛内关注。据台媒报道,林奕含父母发表一份沉痛声明,林奕含所写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中,女主角悲惨遭遇全是亲身经历,包含儿时遭补习班名师伤害,引发痛苦抑郁。
林奕含在一次受访时谈及,高中时得了重度抑郁症,16岁起就固定到精神科接受诊疗,但医生没有给她明确的病名,曾3度试图自杀未果。当年以台南女中满级分上了医学系,但才念2周就休学,后来重考上政大中文系,3年后因病发,再度休学,饱受疾病折磨。
“生病它不只侵蚀,不只变成我们的人生,它变得比我们的人生都大。”林奕含3月中旬透过脸书坦承自己身心不适,但为了与大前辈对谈,未依安排住院。
林奕含当时提到,觉得被自己的身体困住了,甚至曾强迫自己一定要规律作息,因为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寻短。她其实曾提及,感觉世界所有欢乐都与自己无关,虽然和医师约诊“哎呀,但是好想要赖皮,真的好想要偷偷地死掉哦。”
林奕含两个多月前出席新书座谈会时,有读者好奇“房思琪”是否就是她本人,当时她就说,“很抱歉,我真的不是房思琪,让你们失望了!”更语重心长地表示“我的立场是,就算我是房思琪、或我不是房思琪,跟我身为这本书的作者,还有如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书有一点价值的话,我是不是房思琪跟这本书的价值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我拒绝回答这类的问题。”
林奕含还表示“这个故事,是我所认识的4个女生的真实人生经验改编而来。”也说书中**学生的老师“李国华”的原型,是她所认识的一位老师,林奕含更坦言“在听到这样的事情当下,他完完全全改变了我的一生。”
林奕含去年曾在YouTube分享自己订婚宴的影片,致词提到自己的重度抑郁症,感觉就像“失去一条腿”,也失去“快乐的能力”,甚至失去“生命的热情”,还产生幻觉、幻听,更出现自残的行为,也多次进出医院。反观有文青朋友认为得抑郁症是件“诗情画意”的事情,林奕含直言“这种愿望有多么可耻”,而该则影片已被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