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极限挑战》第四季的海报上,看到了“奋斗”两个字。
看到节目首播的片头CG后才明白,这并不是这一期的主题,而是整一季的主题。
为了顺利播出,第一期的主题和青年节有关。甚至,节目在开头增加了一段字幕:“谨以此片献给五四青年节”
有人把这种宏大主题的植入,理解为《极限挑战》第四季的求生欲。其实换个角度,倒不如说是主旋律对综艺节目的有效改造。
其实《奔跑吧兄弟》火了之后,就有主管部门一直在思考如何成功改造这个节目。于是从第4季《奔跑吧兄弟》开始,节目就有明显的本土化环节,例如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或者是以怀旧为主线。
而当时被娱乐化主导的《极限挑战》则并没有赶上这一波浪潮,它仍然沉浸在韩国模式的借鉴开发中,好看好玩,却一定程度偏离了主旋律,导致节目在上一季播出期间,遭遇停播的尴尬境地。
第三季第9期,《极限挑战3》播出了包括“内奸”在内的剧情玩法,第10期《极限挑战3》无预兆遭遇停播。
而且一停就是两个礼拜。
经过第3季的折腾,《极限挑战》很久都没有挑战极限了!
在那前后,真人秀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卫视频道也有新的目标指向。
2017年8月,一份《通知》指出,要继续加强对真人秀、综艺节目的管理调控,“坚决抵制追星炒星……总局鼓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总局倡导鼓励制作播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节目……”
2018年4月,又提出“今后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不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这一系列提法,被业内简称为“小正大”,为当下包括真人秀在内的电视节目制作,又指明了新的方向。
第四季,《极限挑战》彻头彻尾改变了。而作为主题“奋斗”的第一篇章,极限六人帮就设计成回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重新体验青年时代的奋斗岁月。
除了在主题上的变迁,《极限挑战》还明确加入了“星素结合”尝试,方法就是设立“极限观众智囊团”。
也就是图片里这一波衣服上写着“粉”的人。他们的作用是,代替总导演提问和设计情节,并且推动剧情进行。
在正片中,这一波智囊团被置身在一个抠像的环境中发布任务,是不是非常眼熟?
没错,《全员加速中》也有类似的上帝视角的角色设定,而这也正是那部真人秀饱受争议的部分。
这样的环节放在《极限挑战》这里,可以说完全没有挑战极限了。不仅有些画蛇添足,而且呈现的画面还有低廉成本的质感。
你看,人脸部的抠像都不精细,连头发丝都有半透明的情况。
此外,他们的功能也显得鸡肋。因为按照录制和播出流程,“极限智囊团”和真人秀剧情设计之间,其实是有逻辑问题的。
智囊团是怎么知道真人秀的任务进程的?他们和《看你往哪跑》一样,是有一个真人秀的直播的观察窗口吗?还是真人秀录制完成后,由他们代替总导演的发号施令,靠演技重新演了一次?
梅丸君试图从写错名字寄不了信这样尴尬的对话中找到答案,但似乎都没有答案。但它的确是一个影响观众思考的逻辑硬伤。
在它的开放式模式中,无论是星素身份互换还是职业体验,本来就有用不完的星素玩法。而在《极限4》第一期中,我们看到了比较勉强的“后期添加”。
所以,以《极限挑战4》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们,(包括不高能无少年的《高能少年团》),不仅不能再在违规的边缘试探,而且都面临两大改造任务,一是主题优先,二是星素结合。任何一个处理不好,都会失去它原来的味道。
但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真人秀的艰难期,艰难在观众在审美疲劳中天然追求标新立异,艰难在要让每一期娱乐信息产生社会公共价值共鸣。
这都太难了。但真人秀的创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极限挑战》也不是做不到,第三季节目中的时光桥,就是最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