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位主席200多将军竟都是同乡 什么地方这样神奇
发布于:2016-10-08 来源:太阳网
陈锡联将军
韩先楚将军
在现有2800多个县城中,以“红”命名的县,这是唯一一例。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这是徐向前元帅对湖北红安县的题词。日前,新华社发文介绍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在革命年代,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以及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
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授衔的有61位,居全国之首,红安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据公开资料,红安原叫黄安,1952年9月正式改名为红安,是仅次于井冈山、延安的中国革命圣地。红四方面军队列里,每3个人中就有1个红安人,每4位英烈中就有1个红安籍。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现有2800多个县城中,以“红”命名的县,这是唯一一例。那么,红安县出过哪些著名的将军的呢?
董必武
董必武生于1886年,青年时代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董必武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从事党和红色政权的建设工作。1934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的董必武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任党支部书记。
干部休养连是一支特别的队伍,共有100多人,有音乐家、戏剧家、文学家,还有约30名的女同志。董必武是这支妇女队的“胡子队长”,他的妻子陈碧英却服从组织安排,去广东梅县开展地下斗争,从此生死不明。陈碧英送给董必武的手电筒,一直陪伴着董必武走完长征。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抗战时期和日本投降以后,董必武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在重庆谈判中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历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二届政协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期间,董必武曾3次回到家乡红安。1958年,他在家乡视察七里坪后,写下了题为《红安七里坪》的诗句:残垒犹存旧战痕,义军根据地传名。而今建设能跃进,不愧当年七里坪。
李先念
李先念1909年6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他9岁读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家乡红安领导农民参加黄麻起义。
1931年后,李先念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1935年,他参加长征,率领第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四川省西部的懋功,同第一方面军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1939年,中原局派李先念率领一支部队挺近武汉外围歼敌,开创包围武汉日军的豫鄂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6月,建立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为司令员。
《宁夏法制报》曾报道,1941年夏,李先念从一亲属口中了解到自己的母亲已于1935年去世,去世前不停地呼唤着自己的名字,不仅潸然泪下。第二天一大早,李先念赶回故乡,在母亲坟前长跪不起。
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又作为中原军区司令员,领导了中原解放区的自卫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武汉市委书记、市长等职。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1956年后连续当选为中共第八至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60年,李先念回到家乡视察。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他的姐姐李德琴说,“先念啊,你做了这么大的官,红安缺粮,你也不管管?”李先念说:“我是国家的副总理,不是红安的副总理,红安缺粮,只能由省里调剂解决,我个人无权给红安拨粮。”
之后,他要姐姐告诉大家,要体谅国家的困难,不能只想到向上伸手,要自力更生。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文革中,李先念协助周恩来总理主持经济工作。1976年10月,在粉碎“四人帮”的过程中,华国锋曾秘密找到李先念,要求其向叶剑英征求意见,商讨如何解决“四人帮”的问题。
1983年6月,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陈锡联
陈锡联出生于1915年,在李先念的影响下参加的革命队伍,14岁便参加红军。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他和李先念是远亲,比李先念小6岁。
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后,打破了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李先念任第三十军政委,陈锡联任第三十军263团政委,成为李先念的直接部下。
1947年7月,全国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决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其中,陈锡联率左路纵队直插皖西,在张家店歼敌一个正规旅,初步打开了皖西的工作局面。此时,蒋介石调来20多万重兵,对大别山进行“围剿”。为此,大别山上炮声隆隆,烽火连天,刘邓决定分兵迎敌。
据媒体报道,反“围剿”过程中,陈锡联摆脱敌军的纠缠后,到前方指挥所汇报工作。李先念关切地问道:“锡联同志,背得动吗?”
没等陈锡联回话,邓小平就说:“就是要多背一些,背重一些。我们多背些敌人,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拖住敌人几十个旅,就能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釜底抽薪不要怕烫手,这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行动。”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陈锡联统一指挥由中原野战军第一、第三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组成的西集团,与兄弟部队一起歼灭了国民党军王牌部队黄维兵团。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曾任重庆市委书记、市长,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他在晚年曾回忆:“我和先念同志有着特殊的感情,是他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先念同志不仅是老首长、老领导,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
韩先楚
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红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时,他加入了家乡的农民协会,1930年10月,他参加了孝感地方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春,红军东征山西,时任红75师团长的韩先楚,率部随中路军作战,他以两个营配合山西游击队包围石楼,控制黄河渡口,以一个营牵制了敌五个团的兵力,并掩护了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部,被任命为中路军副司令。之后,他又率部在双池镇附近打了一个没有上级命令的胜仗,歼敌一个营和民团百余人,升任红78师副师长。
记者注意到,1950年4月,韩先楚亲率40军,43军四个师三万兵力,乘坐400多艘风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在没有海空军配合的情况下,跨海进击海南岛。抢滩登陆仅14天后,40军把红旗插到了海南岛的最南端,解放全岛。
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后任福建省委书记,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
文革时期,韩先楚受到“四人帮”攻击,被批“上了林彪的贼船”。据他的秘书姚科贵回忆,韩先楚曾致电周恩来说:总理啊,这究竟是什么问题呀,很值得警惕!我觉得朝里有坏人!
粉碎“四人帮”后,1983年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韩先楚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据《开国将军轶事》一书记载,韩先楚任兰州军区司令时曾回红安探访。当时正值大雪天,韩先楚看到乡亲破衣烂衫,难以御寒,当晚告诉秘书,调一批大衣、棉衣、棉被来。
秘书问,这钱从哪儿出?韩先楚答:“从老子的工资中出。老子的工资不够,从我儿子的工资出,儿子的工资不够,从我孙子的工资出。”
秦基伟
开国中将秦基伟,曾任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战争年代,他因作战勇敢、提着大刀只身冲上前线,他获得了“秦大刀”绰号;后来又腰插菜刀,夜闯太行山下小根村日寇炮楼,老区人民说他像“走亲戚一样”炸飞了炮楼,又获得了“秦大胆”绰号。
抗美援朝战场上,秦基伟指挥了上甘岭战役等重要战役,被美军公认为最牛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
另外,他还是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的总指挥,曾陪同邓小平检阅受阅各方队。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文革期间,秦基伟无辜被关押。据《红墙大事》记载,周恩来获得消息后,当即指示:“把他调回来嘛!”
书中称:秦基伟到北京以后,住在京东海运仓第一招待所。一天,周恩来通知田维新,他要见见秦基伟。他听说周恩来总理要见他,很激动,在电话中问道:“总理要见我,我穿什么衣服去?”田维新说:“穿军装。”秦基伟问:“那我还戴领章吗?”田维新说:“当然戴。”
书中记述,周恩来与秦基伟进行了一次单独长谈。此后,秦基伟先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后任国防部长。
记者注意到,秦基伟的儿子秦卫江、秦天,也成为了两名将军。今年7月,任武警部队参谋长的秦天由少将警衔晋升为中将警衔。
秦卫江曾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第27集团军军长等职,2010年12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2012年晋升为中将。军改后,秦卫江任东部战区陆军司令员。